稻田艺术画是宾阳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通讯员 罗桂源 摄
万亩稻田纵横交错,水稻在微风中荡起层层涟漪……盛夏时节,南宁市宾阳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
地处桂中平原南部的宾阳县是广西粮食主产区,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辣香米。2023年,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发布,宾阳县古辣镇(古辣香米)榜上有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米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能产生哪些价值?宾阳县通过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实现了一粒米的价值重构。2023年,全县古辣香米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6亿元。
最近,在古辣镇义陈社区小满村的农田里,正在查看优质稻长势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韦展堂很是高兴:“这段时间,我们积极推广优质稻增密增穗种植等技术。经过测算,同一田块相比过去增产了5%左右,优质稻谷亩产达1020斤。”
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宾阳县更加注重粮食的品质。2021年,宾阳县与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设产学研基地、引进推广新技术和优质新品种等举措,促进古辣香米产业健康发展。
立足“古辣香米”品牌优势,宾阳县通过建立“支部搭桥,村企互惠”的共建机制,鼓励支持经济实力强、品牌叫得响、社会责任感强的8家香米龙头企业党组织与宾阳县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6个镇的73个农村(社区)党组织组建村企联盟。通过项目共建、产品共推、品牌共创等,建成1万亩富硒优质稻种植示范区,在联盟区域内发展大米深加工、稻田艺术、农耕研学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80余个。目前已惠及种粮农民1082户3627人,帮助2000余名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目前,宾阳县古辣香米种植面积稳定在85.3万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占95%以上。种得好,还要加工好、卖得好,要实现古辣香米产业增值,现代化农业加工技术是关键。
从稻到谷,从谷到米,再从米到米粉……近年来,宾阳县重视延长古辣香米产业链,着力于育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赋予了水稻产业更多的可能性。
只需一名员工操作,机器就可以自动完成除杂、去石、碾米、抛光、色选等流程,这就是宾阳县鸿发米业有限公司投入2800万元引进的日产240吨大米生产线,机械化程度极高。
在烘干中心,10台高大的烘干机齐开动,16个小时就可以烘干稻米360吨。公司副总经理范宗良介绍,这样一条先进的生产线可以为公司节省许多成本,光电费每个月就能节省至少5万元。此外,公司一项大米加工项目也已正式投产。“项目采用古辣香米生产米饼、米粽、米粉、米酒等大米制品,预计年营业额可达4800万元。”范宗良介绍。
延伸到米的另一端,稻田艺术画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坐落在古辣镇古辣香米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大陆村,通过流转村民土地,打造集稻田管理、产学研究、民俗旅游等于一体的稻田艺术景区。
“现在我们村已经成了本地人想回来,外地人想进来的好地方。”大陆村村民陈冬梅开心地说。如今,稻田艺术画已经成为宾阳农文旅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乡村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
从一粒米到一个产业,再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孕育出稻田艺术IP。近年来,宾阳县充分发挥“古辣香米”品牌优势,积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稻米产业活起来、旅游资源火起来,不断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人间烟火与诗意远方交相辉映。
“古辣镇将围绕‘借助一个地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古辣香米产业。通过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村企互利共赢,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镇党委书记覃晓华相信,古辣香米的未来发展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x/t1871045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