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延川县植保植检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全县粮食种植区开展病虫害田间调查,发现部分高粱田块发生细菌性茎腐病。据调查,平均病田率18.5%,病株率2.1%,严重地块病株率达5.8%。结合病害发生情况,及时动员各镇街组织群众开展高粱细菌性茎腐病田间调查,并对发病田块及时进行防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发生症状
细菌性茎腐病在高粱、玉米小喇叭口时期开始发生,主要为害叶鞘和中部茎秆。发病初期,叶鞘上出现不规则病斑,边缘呈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后期,病组织开始软化、腐烂,散发出臭味。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造成心叶干枯,不能抽穗。
二、发生规律
高温高湿,特别是夏季暴雨骤停后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病菌主要通过水流、风雨和害虫传播,玉米螟等害虫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染,除草剂药害也会加速病菌侵染。
三、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杂交品种,轮作倒茬,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二)物理防治
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三)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4000倍液等药剂喷雾。同时做好玉米螟等害虫防治。
(四)注意事项
药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选择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喷药,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喷药时要设置警示标志,告知作业时间和范围,注意人畜安全防护,防止农药中毒事故发生。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40703/98480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