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魏永贵
进入六月下旬,新疆气温不断攀升,从南疆到北疆,田野里麦秆被金黄的麦穗压弯了腰,一阵风过,掀起麦浪阵阵。各地农技人员、农民正在奋战“三夏”,一幅热辣滚烫的丰收画卷有序展开。
皮山县木吉镇共种植冬小麦2.47万亩,眼下已进入收割期。近年来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木吉镇阿萨尔村的小麦告别了与核桃套种的历史,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开进了麦田,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序曲。
“在高标准农田里种小麦,不仅产量高,还能用上联合收割机,省时省力,轻松多了。”阿萨尔村村民卡德尔·约麦尔种植了160亩冬小麦,看着联合收割机开进麦田,脸上满是笑容。
木吉镇副镇长麦麦提玉苏普·麦麦提敏告诉记者,去冬今春,木吉镇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全部种植了小麦,从目前小麦收割的情况来看,最高亩产超过600公斤,预计6月25日前完成小麦收割工作。
在素有“万山之州”之称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各县市通过示范田建设、农业技术培训、推荐优良品种等方式持续提升粮食产量。
在阿图什市阿扎克镇翁艾日克村,村民沙地克江·艾力看着农田里即将丰收的小麦满心欢喜。阿图什市和阿扎克镇的农业技术人员多次来到村里开展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等技术培训,沙地克江每次都会积极参加。沙地克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田间管理过程中,遇到难题他会主动向农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自家种植的115亩小麦长势良好,预计产量比去年增加不少。
克州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药管理科负责人李奇兵说,今年,克州落实耕地保护监管机制,根据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布局,编制全州农作物种植图,全面掌握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更好服务农业生产。该州夏收工作已于6月5日展开。
在塔城市,一块块农田里绿意盎然,农民正在田野里忙碌着。病虫害防治和肥水适量供应是目前最为重要的田间管理工作。在玉米地里,农业技术人员与村干部深入田间查看苗情,讲解水肥管控、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并现场为种植户解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力促玉米种植稳产增收。
“今年我种了160亩玉米,长势喜人。农业技术人员和村干部现场查看玉米长势,并宣传科学管理技术,我会加强田间管理,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塔城市恰夏镇恰夏村村民朱光辉说。
塔城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推广研究员舒雅琼说,为了促进粮食提质增效,塔城市在各乡镇设立了“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示范区。通过在示范区实施推广优良品种、密植栽培技术、精准水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推动塔城市粮食产能提升。
6月19日,在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1.5万多亩哈密瓜地里,绿油油的瓜藤爬满地垄,一个个圆润的哈密瓜掩映在藤蔓间,长势喜人。
“经过现场检测,亩产单瓜超过800个,单瓜重量在2.2公斤至2.5公斤之间。”哈密瓜鲜果产业链平台服务中心生产示范部技术负责人张国东带领技术人员,对即将成熟的哈密瓜进行单瓜称重、测糖。“今年,南湖哈密瓜产量不错,糖度已达标,6月20日起陆续成熟上市。”他说。
“南湖哈密瓜是含着科技金钥匙出生和成长的。”张国东介绍,今年,哈密瓜鲜果产业链平台服务中心在南湖乡哈密瓜种植基地安装了智慧农业设备,包括土壤和大气温度传感器、管式墒情监测仪、农作物环境视频监控等。这些智慧农业设备可以为瓜农持续提供土壤、气候、气象数据监测,并进行综合分析。瓜农还可以通过摄像头远程观察瓜苗的长势,专家团队也能远程为瓜农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种植的哈密瓜有10多个品种,初步估算,保有产量在2.7万吨以上。
原文链接:http://nynct.xinjiang.gov.cn/xjnynct/c113576/202406/b6926524de294f8eb12018d5e9e6a4c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