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是首都历史文化的“富矿”,享有“人之源”“城之源”“都之源”的“三源”美誉,兼具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双重功能,是“一核两翼”的腹地,是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近年来,该区对标对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三区一节点”功能定位,以及“两山四水、三区三轴、三团多点”空间布局,在传承红色基因、乡村振兴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走上“红色”“绿色”发展快车道
房山是平西重要的抗日根据地。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在其辖区内的霞云岭乡堂上村诞生。房山还有上世纪60年代载誉首都乃至全国的12面红旗,有老帽山六壮士、红色背篓、红色邮路、红色天使等广为传颂的红色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涌现出徐庆文等18位全国劳动模范,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是该区鲜明的文化符号。
十渡镇马安村曾发生过南岭阻击战、东戍片遭遇战等战役,曾是远近闻名的抗日模范村。近年来,马安村对村内的红色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并逐步完成修复。为传承红色基因,马安村积极规划了红色教育拓展线路,通过建红园、画墙绘、谱红歌、编村志等一系列措施延伸马安红色文化。在传承红色文化基础上,马安村积极谋划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以“红”带“绿”,以“绿”托“红”,以“四区两中心一基地”(“ 四区”即红色文化瞻仰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圣泉湿地观赏区、精品民宿区;“两中心”即红色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平西抗战文化传承中心;“一基地”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空间布局,以党性教育+主题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绿色餐饮+高端民宿为基本模式,以“平西古寨、红色马安”红色教育旅游景区为发展目标,通过媒体宣传、古迹修复、村史馆修建加大内涵式建设打造爱国主义基地,以红色文创、主题采摘、农事体验、科技产品、绿色餐饮和精品民宿为增收渠道,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新步伐,走上了绿色红色发展的快车道。
而红色背篓故事的发生地——周口店镇黄山店村,也一直在用行动传承“红色背篓”精神。
1958年,黄山店村分销社职工王砚香,第一个背起用荆条编织的小背篓,将一批批生活必需品送到村民家中,再把村民的山货背下山转卖。当年,王砚香等党员们靠着双脚和拐杖,凭着一股“人定胜天”的干劲儿,给村民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为了传承和弘扬“红色背篓”精神,黄山店村党支部不仅在坡峰岭景区精心设计了许多红色背篓元素,还提出了“远学红旗渠,近学王砚香,发扬背篓精神,建设美丽家乡”的号召。2018年,黄山店建成了“红色背篓”精神展览馆,分别推出了四条“重走背篓路”徒步体验线路。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房山区的党性教育基地。
此外,借助红色资源,黄山店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带动村民们持股参与了村中各项经营,实现村民百分百就业,同时还辐射带动邻村的劳动力就业。如今的黄山店村,“姥姥家”“黄栌花开”等已成了京郊网红民宿,常常一院难求。
“输血”变“造血”“青山”亦“金山”
西太平村是个山顶村,山高云深、道远路险,位于房山区十渡镇最北端,地处太行山脉东端,全村共有240户、413人。2016年,西太平村被确定为北京市低收入村。
同年,西太平村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坚持党建引领,以集体经济为抓手,用活用好各项帮扶政策,打造集体产业“太平天池”景区和“猕猴谷”景区,并通过集体企业进行运营。2020年7月31日,村党支部将旅游产业推向市场,当年收入70余万元,直接带动农家院发展、初级农产品销售20余万元,集体企业安置村民就业35人。
依托绿水青山,打造集体旅游产业,就这样,西太平村初步实现“政策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既带动低收入户脱低增收,又摘掉了“低收入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两顶帽子,还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同样通过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出彩画卷的,还有蒲洼乡东村。该村位于北京市西南山区,平均海拔800至1200 米,森林覆盖率68.9%,林木绿化率87.2%;现有432户、777人。以前,这里以煤炭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随着煤矿关闭政策的逐步实施,全村失去了经济来源。面对这种情况,东村党支部积极谋划发展出路,立足空气好、气候凉、海拔高、风景优美等自然环境特点,依托广阔的松林资源,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带动村民致富。
“靠山吃山”,东村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团队,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党支部书记总揽全局,各支委和村委团结协作,深度发挥东村优势,打造山顶氧吧新名片。期间,打造了花台景区,先后在花台修建起了21栋养生木屋、5500米山脊观光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出休闲生态旅游路的发展品牌;积极学习大棚蘑菇种植、民俗旅游发展等先进经验,利用村里几百亩松林,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成效显著;2016年,引进社会资本,建立了森林乡居高端休闲度假酒店;2017年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个人和集体资产方式,试点将2处旧院落改造为高端民宿,今后将扩大改造规模,收益由村民、村集体、企业共享,开拓村企合作共赢发展道路……
现在的东村已经实现了绿色转型,曾经以产煤为主的小山村逐步转型为发展绿色产业、高端旅游业为支撑的休闲旅游专业村,年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万元,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高精尖产业加快发展
近日,一辆氢能源发电车缓缓驶入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宇京辉)燕山加氢站,经过十几分钟加氢补给后,这辆橘黄色的氢能源发电车又驶向了需要应急用电场所,完成它的特殊使命。据悉,这辆氢能源发电车可以广泛应用于灾区、工地、户外音乐会等多种缺乏电力支撑的场所,确保电力持续稳定的供应。
环宇京辉是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于房山区北京新材料产业基地。燕山加氢站是由环宇京辉设计建设的房山区第一座加氢站,于2019年底建成投入运营,服务于周边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通勤车、特种装备车等车辆加氢服务。在今年9月底前,环宇京辉将完成冬奥会配套加氢站的设计建设工作,做好冬奥会保供保运保安全工作。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环宇京辉还将在北京设计建设运营70余座加氢站,在全国完成300余座加氢站建设工作,为全国氢能源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
近年来,北京新材料基地重点围绕高分子材料、以新型显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材料、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材料和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材料,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关村“材料创新谷”,吸引了八亿时空、环宇京辉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园区。截至目前,累计入驻基础材料、新材料项目80个,总投资达到255亿元。
目前,房山区在产业结构上,瞄准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业的同时,积极培育以医工交叉和中医药为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高精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显著提高,高端创新要素不断聚集。此外,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瞄准现代交通、医工交叉、智能装备三大重点方向,是中关村示范区唯一授权以“高端制造”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基地已入驻包括京东方、天仁道和等企业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千亿元。
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11009347/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