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安全 > 正文

精准监管保安全 绿色生产铸品质 淮安区强力推进国家农安县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23-12-28     来源: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淮安区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里,是一座名人辈出、名景如珠、名著流芳、名菜飘香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区现有15个涉农镇街,常住人口近80万人,耕地面积超128万亩。全区以创建国家农安县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抓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追溯等体系建设均取得长足进步,近三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一、坚持高位推动,依法履行属地管理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镇街和区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农产品工作重大问题,层层签订创建责任状,全面压实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二是强化绩效考核。严格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和《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相关文件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并印发考核实施细则。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财政压力逐年上升的情况下,2022年安排区级经费109.2万元、增加1.4%,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提供财力支持。

  二、严防风险隐患,全面压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一是完善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印发《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确保辖区内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畜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农产品零售市场等全部纳入监管。二是加强生产过程管控。通过发放《告知书》,签订《承诺书》和《责任书》等方式,对纳入监管的主体进行培训和责任告知,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100%。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实施质量承诺,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认真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农产品生产主体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规定。屠宰场制定生猪、肉品流向登记制度,建立肉品检验和销售台账记录。三是推动产品自检及无害化处理。建立农产品质量自检制度,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农产品自检或委托检测,督促屠宰企业严格落实进厂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等制度,2021年以来共开展“瘦肉精”检测11.33万批次、合格率100%,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13.28万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强化综合施策,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加强网格化监管建设。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原则,全面推行基层“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模式,全区共有15个网格,明确区、镇、村三级监(协)管员职责,实现农产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做到监管无死角、全覆盖。全区共有监(协)管人员120名,所有监(协)管人员均能利用手持终端开展“智慧监管”,实现监管对象分级动态管理、监管信息及时公开。建成省五星级、市四星级乡镇监管机构1个、5个,建成以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为主的村级服务站点12个。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监测范围覆盖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收购储运企业和零售市场,全区每年开展区级定量检测样品1200个、定性检测样品8000个,涉农镇街每年开展速测批次平均超7200个。推升快速检测能力,推广农残胶体金快检,在全市快速检测技能竞赛中,取得团体一等奖、个人第一名的成绩。

  四、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一是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严格落实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制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管理制度》,编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例行监测实施方案》,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加强畜禽粪便污染综合利用防治,2021年以来开展重金属污染监测90批次。二是强化技术示范引领。大力推广性诱剂、灭虫灯、色板诱杀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等技术,开展化肥减量示范区创建,2022年获得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创成宏图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众旺农牧科技等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领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国家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共77家。三是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建设。着力加强特色品种、水产品、精深加工类绿色食品认证,新增芡实、西瓜、荷藕、草莓、葡萄等10多类绿色食品。全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已达75个,是创建前的近4倍,创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55.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74%。全区现有江苏百斯特鲜食有限公司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圣玉”等入选《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品牌3个,“淮安蒲菜”入选2022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蔬菜)品牌声誉前100位。

  五、聚焦源头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一是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做好农药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今年重新核发农药许可证283件。纳入监管的30家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主体均执行准入登记备案制度。落实农业投入品索证索票制度和投入品经营台账制度,所有农资经营门店均建立投入品经营档案(进货、销售台账)。确定5个农资经营店作为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做到定点经营、实名购买,杜绝高毒农药违法违规使用行为。严格执行《兽药经营管理规范》,加强养殖环节自配料监管。二是推进专项整治。加强对“11+1”个重点品种的监管,突出问题治理效果,2021年以来,全区立案查处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案件22起、处罚金额16.48万元。扎实推进豇豆农残攻坚治理行动,各镇街每周动态更新主体数量,凡是上市销售的豇豆生产主体都必须统计上报,实行“零报告”制度;加强生产过程监管,根据产品速测“用什么检什么”“检什么标什么”等要求,对全区31个豇豆种植主体开展区级监督抽查25批次、常规农药(胶体金速测)近500批次、禁限用农药速测近400批次,生长期内对每个主体至少检测1次。成立4个小组,开展监督巡查和服务指导。三是健立执法机制。创新建立“淮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综合执法平台”,投资近30万元在全区农资经营门店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销售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建立区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线索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等机制。2021、2022年共向公安机关移送食品安全案件10起、行政处罚10人,不断提升联合执法威慑力。

  六、注重宣传引导,造浓创建氛围。充分利用市民广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农业园区等场所,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举办集中宣传、发放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方式,宣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拍摄了淮安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宣传片,实行国家农安县“亮牌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向特定人群发送短信74万余条,举办集中宣传培训近140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知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宣传彩页》等相关宣传资料超16万份,淮安区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被《新华日报》专题报道。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阵地。投资15万元,在百斯特公司打造承诺达标合格证服务站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文化长廊,被列为淮安市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观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片,近距离体验农产品检验检测、承诺达标合格证自助开具设施及操作流程等,实地接触品尝优质农产品,广大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对优质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管控有了更加科学和直接的认知,增强青少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3/9/21/art_12444_110217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