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江城春光好,正是春耕备耕时。以往育秧在田间,占地又费力,如今育秧进“工厂”,全自动智能管控、节地省力高效率。3月初,记者来到南陵县“两强一增”示范基地试验区大浦智能育秧育苗中心,亲身感受芜湖究竟有多“慧”种地。
走进智能育秧育苗工厂,记者看到9层立体旋转育秧机上层层叠叠的育苗盘中长满了绿油油的豌豆苗。工作人员点击操作智能控制面板,育秧跳移机就将培育的豌豆苗转运至育秧床上。经过设置,立体循环育秧机就可对豌豆苗完成自动喷灌、控温控湿、育秧苗传送等操作。
“这是集水稻育秧和叶菜生产为一体的现代数字农业工厂,具有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智能调节功能,同时还具备智慧农业物联网、24小时云视频展示、电脑端与手机端App远程双重控制等多种功能。配备了10组国内先进的立体旋转栽培设备,每组设备可摆放秧盘4800盘,可实现水稻育秧和叶菜工艺流程的浸种、催芽、播种、育苗全程无人化智能控制。”大浦智能育秧育苗中心负责人黄立斌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育秧育苗模式比较,智能育秧的优点可不少:一是节省土地资源,原先保证6500亩的插秧面积需要300亩以上的育秧棚,现在只需要10亩左右的智能育秧工厂,大大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二是节省人工,智能育秧可替代45人次生产量,降低育秧成本;三是节省育苗播种周期,保证秧苗质量,提高水稻产量,使水稻种植完全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节省成本、增加生产效益。
黄立斌算了一笔账:“通过智能育秧模式,每亩可节约种子、肥料、农药(除草剂)等费用80元以上;利于光照、透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增产5%以上,每亩增收60元以上,合计每亩可增收140元以上。同时,机插秧种植的水稻不易倒伏,农户抗自然风险能力得到增强。”
目前,大浦智能育秧育苗中心已经完成项目施工,正在进行试生产。今年的水稻育秧工作预计在清明前后开始,预计可培育水稻秧苗约21万盘,插秧面积6500余亩,每年培育蔬菜苗690万株,可种植蔬菜7000余亩,年产有机绿叶蔬菜15万公斤,中心年产值约2100万元。
智能育秧助力春耕生产,粮食安全生产更有保障。记者从芜湖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芜湖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大力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截至今年2月,全市已建成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家、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6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8家、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0家,打造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113个,芜湖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大江晚报记者 顾娅 文 吴安亚 摄)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66672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