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投资 > 正文

乡村建制调整后闲置资产盘活与利用情况调研——以渠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06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19年以来,四川省相继推进完成了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为标志的“两项改革”。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要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平稳落地。作为“后半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制调整中形成的大量闲置资产的盘活与利用,是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乡村振兴不容回避的重要领域。为此,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深入渠县,与政协渠县委员会联合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两项改革”推进概况。渠县位于四川省东部、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地带,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素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美誉。“两项改革”前,渠县共辖乡镇60个、行政村(社区)568个,改革后,现有乡镇(街道)37个、行政村(社区)415个。

  (二)闲置资产盘点情况。改革前,渠县登记闲置房屋含办公用房、学校、卫生院等176宗、78377.74m2;闲置土地45宗、16390㎡,其他资产2454台(件套)。截止2022年6月,共清理涉改公有资产5918宗(其中乡镇(街道)房屋176宗、土地45宗、其他资产2454宗,村(社区)房屋697宗、其他资产2546宗),经评估,累计为55家县属国企注入资金29.65亿元、资产130.44亿元(数据提供:渠县财政局)。

  二、渠县实践

  (一)系统谋划。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分类处置、创新盘活”的总体思路,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县、乡、村三级联动,对国有资产资源开展全覆盖调查和清资核产,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办理移交,建立台账,明晰产权,确保账卡、账实相符。目前已基本完成。

  (二)有序推进。采取固定资产“五个一批”即充实办公用房一批、改作公益设施一批、支持产业发展一批、市场化处置变现一批、补充国有资本一批;集体资产“四个一批”便民服务提升一批、公益事业改建一批、集体经济使用一批、市场运营开发一批的方式实现资产盘活利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打造“共享小屋”,开展工具共享和“好物漂流”,主城区和各大场镇规范化小区实现了全覆盖;二是整合已撤销乡村学校校舍,建成10个农村教育区域中心,着力推进教育寄宿制改革;三是整合部分房产投入乡村车间、农村养老院建设;四是利用部分条件较好资产建成轻纺服饰、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小微产业园74个,总规模达3万余平方米,就近吸纳解决就业人数20000余人。

  (三)积极探索。调研组还重点走访了渠县在盘活基层闲置资产利用方面较为典型的临巴镇。他们的做法是:

  1.扣实工作责任。临巴镇由四个乡镇整体合并形成,幅员面积164.8平方公里(全县最大),总人口86170人(全县第三)。该镇坚持把盘活闲置资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建工作专班(设在镇财政所),落实责任到人,制定了专项规划。

  2.摸清资产底数。村级方面,闲置学校21所11000平方米,闲置村办公室16个3870平方米,其他资产1000平方米,原第二农贸市场800平方米,粮站仓库1600平方米,国电深能华蓥山电厂设施房3300平方米,撤并乡镇政府3800平方米。

  3.建设小微园区。坚持分类处置原则,撤并村(社区)、乡镇闲置资产适合规模较小企业入驻;华电闲置资产因交通、工作条件方便,适合较大企业入驻。规划以华电闲置资产为主、乡村闲置资产为辅,建设临巴小微产业园,已入驻小微企业6家。

  4.打造乡村车间。根据县工业园区企业在全县布点、招工和就近利用资源的需求,积极引导轻纺服饰企业建分厂,已建成乡村车间6个。2021年,全镇劳动力务工41703人,镇务工4343人,实现劳务收入9.8亿元,当地务工收入4500余万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5.3%。

  5.助推乡村旅游。临巴镇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境内有4A级景区賨人谷、“冲浪”圣地龙嬉谷、賨花寨、红色资源“龙潭起义”旧址等。该镇联合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秀岭春天,利用原龙寨村、龙尾村等村小教室发展特色民宿,作为镇辖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一举成为渠城“网红”打卡点,2021年实现旅游收入60余万元;全镇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

  三、存在问题

  “两项改革”完成近三年来,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已全部到位,但闲置资产的清理、整合、利用才刚刚起步,部分资产有自然、非自然毁损危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量大,增量多,总量居高不下。本世纪初以来,渠县因撤区并乡、撤乡并镇、乡镇企业倒闭等历史因素已留存大量闲置资产,“两项改革”中又新增了一批,导致资产总量居高不下,盘活利用困难重重。

  (二)权属散,责属混,归属权责不清。盘点中发现,部分资产产权不明晰,管理多层多级。部分撤并乡镇(村)资产存在前期手续和竣工验收资料不全、产权证书办理率不高等问题。

  (三)机制旧,创新少,综合利用不佳。目前,闲置资产盘活多以低价出租为主,整体利用率偏低。部分单位管护不力,资产流失贬值严重。信息公布不及时、不准确,推向市场力度较弱。

  (四)站位低,认识偏,合力形成不够。“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利用”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单位管理台账不健全,资产报表质量不高。基层管理单位人手少、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五)收益少,效益差,利益分配不优。闲置资产维修加固与盘活利用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财力,在收益无法保证情况下,往往无力支付。同时,按现有政策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产生的收益必须全额上缴财政,管理单位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两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规模最大、涉及层级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社会治理结构调整。改革虽基本完成,但做好“后半篇”文章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特别是对于乡村振兴顺利推进影响较大。调研组建议:

  (一)全域核查,摸清家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据法律、尊重历史、承认现实、实事求是”,进一步核查乡镇、村(社区)公有资产,除房屋、构筑物、土地、办公桌椅、电脑、文体设施设备以外,将水库、塘堰、经果林等资产、资源也纳入清理范围,依法确认归属,扎实做好资产台账登记。

  (二)加强组织,协同配合。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大公有闲置资产管理利用力度,抽调和招募专业人才,厘清国资管理机构、乡镇、村(社区)权利与义务,整合力量协同开展资产评估、处置变现和调剂使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三)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对外投资、出租活动。推进财政职能转变,推动各单位切实履行资产管护职能。闲置资产盘活实现的收益,集体资产的应全额返还村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国有资产的按比例返还乡镇发展基础设施,以此调动积极性。加快资产配置与预算编制,严格控制资产增量,严防超标准、超数额配置资产。

  (四)强化监管,规范管护。依靠“互联网+”现代科技,探索建立一体化平台,对闲置资产进行动态管理、监测与实时跟踪,及时公开发布相关信息。每年按照一定比例给予乡镇维护费用,专项用于闲置资产维修维护。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强化公有资产监督检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监督,严肃处理公有资产处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五)创新思路,综合利用。着眼长远、兼顾当前、分类施策,以“拆、售、租、转、改”等多种方式有效盘活利用闲置资产。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及时拆除消除安全隐患。地理位置较好、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公开处置变现增加财政收入。积极兴办乡村车间、养老院、幼儿园、仓储或管理用房,有效增加集体收入;部分资产划转给有需求的单位,避免重复建设;面积较小、无法处置的,改建用于文化站点、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及社会养老等公益事业,满足群众公共事业需要。

  (六)引导投资,融合发展。在充分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权益的前提下,引导并规范民间资本,通过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人和专业运营管理方等,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闲置资产管理、运营。对长期闲置但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老旧厂房、场馆等资产,可采取资产升级改造与定位转型等方式,充分挖掘资产价值,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引导改造成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商业网点,发挥民间资本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积极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王泽强 罗 伟 李忠琴 陈晓霞 王翌欢)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12/7/9036e14471f5464d8bea7a3605cbeec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