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9日)上午,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本次考察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后的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湖北派出十余艘船只,投入近百人。
本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将持续8天,是历次科考中范围最广的一次,覆盖有长江江豚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洞庭湖以及部分支流汊江水域。本次科考将全面掌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环境现状,整体评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结构及变化趋势,科学分析长江江豚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效果,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长江江豚保护方案提供依据。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处三级调研员马爱林:“首次将汉江纳入到长江江豚科考的范围,对长江的主要的支流、夹江和沙滩,也进行全方位的科考,便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长江江豚的种群结构和栖息生存环境。”
2017年开展的最近一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属极度濒危。2021年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来,长江武汉江段出现江豚20多次,近210头次;宜昌城区江段,更是有一群江豚常年定居;在汉江潜江段,也是近30多年来首次发现江豚身影。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长江江豚处于一个食物链的顶端,它的健康的状况,实际上代表了整个长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健康的状况,也就是代表着长江的生态健康的状况。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江好不好,长江江豚说了算。”
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江豚观测数据,本次科考加入了自动影像辅助系统、水环境采样等技术手段。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孙晓东:“除了我们用人眼直接观察,还辅以了影像识别系统,我们在船舷上面加载了实时追踪实时AI,它可以实时监测到江豚,三个方式同步进行,对于江豚的分布状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这些数据会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最后得出长江江豚比较完整的估计,为以后长江大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支撑。”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肖雅雯唐清辉通讯员邓晓君责任编辑谢宝莹)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9/t20220920_431475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