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胜通讯员宋明英
阅读提要
“截至8月底,全省外出务工脱贫人口216.1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9月14日,在由省乡村振兴局、省人社厅联合举办的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培训班上,省乡村振兴局负责人透露。
据省乡村振兴局不完全统计,我省三分之二的脱贫家庭有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纯收入的三分之二来自于务工。
稳住就业就能稳住收入的大头,就能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我省多措并举,让脱贫人口端牢就业饭碗,托起稳稳的幸福。
外出有补贴就业有渠道相互有协作
“领到了500元交通补贴。”保康县外出务工脱贫人员小王高兴地说。
今年前8个月,保康县脱贫人口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县里按省人社厅和省乡村振兴局的文件要求,对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县外省内300元、省外500元。
“脱贫攻坚期内享受了交通补贴的,过渡期内还可以享受一次。”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规定落实好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交通补助、吸纳就业奖补等政策,支持脱贫人口就业创业。
“老乡带我出去打工,放心。”郧西县脱贫人员张洪翠说。我省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各地联合用人单位和劳务中介组织,以镇村为单位,加强择业就业辅导,推进岗位供需对接,通过“一站式”服务和“点对点”输送,帮助解决外出务工过程中遇到的交通、防疫等实际困难,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
咸宁市落实省内区域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要求,推动通城县与赤壁市、崇阳县与钟祥市、通山县与京山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目前对口劳务协作地区29家企业在该市定点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拿出更实措施,挖掘更多岗位
从省乡村振兴局7月调度情况看,全省有75.02万脱贫人口在县内就近就地就业,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全省各县市拿出更实的措施,挖掘更多的岗位,做实就近就地就业工作。
特色产业带动。秭归县把电子商务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全县电商发展环境,结合电商进农村项目推出了“电商+产品基地”和“电商服务站+专业合作社+脱贫户”的发展模式,引导重点电商企业与全县脱贫村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发展产业、销售、就业等方式带动4053户脱贫户增收。
市场主体带动。潜江市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5.5%的用工单位按比例返还已缴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资金发放惠及企业879家,涉及金额833.54万元,稳定工作岗位21689个。
重点项目带动。通山县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参与工程建设。2022年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个、250万元,吸纳当地群众72人参与项目建设,其中脱贫户32人,易迁户6人。项目建成后,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到产业基地就业,并建立长期用工合作关系。
帮扶车间带动。宣恩县松坪安置点,按照“技能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多、增收效果好”的原则,积极招引转移企业入驻,打造服装鞋帽产业链,社区现有劳动力户数1299户,劳动力2722名,就业率达85.4%,基本形成“家家有工人”的就业形势。
此外,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统筹用好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对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将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
提升就业质量增加技能本领
恩施市与省工程机械商会创新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试点,采取“会员捐一点、政府补一点、院校免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面向恩施市脱贫人口免费招收培训工程机械操作及维修人员,提供岗前培训、工地实习、就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培训合格后发放结业证或从业资格证,并根据个人意愿安置就业或帮助自主创业。
提升就业技能是提高脱贫人口就业质量、促进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省乡村振兴局要求各地要按照《创新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瞄准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畅通雨露计划毕业生从“校门”到“厂门”的绿色通道,提升就业率。
瞄准脱贫家庭存量劳动力,接受中短期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匹配,提升就业技能和就业稳定性。省人社部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切实解决脱贫人口务工层次低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9/t20220920_43147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