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结合我市创新探索的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模式,逐步形成党建带动、分类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促动、群众主动的“‘五动’工作法”,扎实推进乡村建设。2022年9月8日,泉州市以“整镇连片推进乡村建设的泉州探索”为题,在全国乡村建设现场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
一、以党建带动为核心。一是抓住“火车头”。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长。聚焦“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以乡镇作为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整镇连片推动乡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强化乡镇党委统领和服务功能,实现强镇带村、全域提升、融合发展。二是配强“发动机”。在整镇连片推进乡镇建立“1+3”工作推进专班,由1名县级领导牵头,安排县级以上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3家以上共建单位组成专班。实行组团驻镇帮扶,明确由乡镇党委副书记牵头分管,整合乡镇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人才资源。三是优化“零部件”。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村有任务、村村晒行动、村村提级档”,通过“盆景变风景”,构建“串点连线成片”乡村建设新格局。
二、以分类推动为路径。一是精准识别、精确定位。根据泉州乡镇特点,对全市133个乡镇进行分类,把纳入城区规划发展的乡镇确定为城乡融合型(共有31个),把工贸产业发达的乡镇确定为工贸带动型(共有41个),把以农业生产或生态保护为主的乡镇确定农业生态型(共有61个)。二是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打造强镇引领示范工程,每年每种类型筛选10个乡镇,开展乡村建设提升好等“五好”重点任务创建,突出“编好规划、建好硬件、抓好软件”。城乡融合型乡镇突出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建设同规同建、同质同标;工贸带动型乡镇突出以城带乡、以工带农,逐步实现产业、就业、增收、基建、公服等“五带动”;农业生态型乡镇突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逐步实现农业多元功能与生态经济价值转化,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三是按季考评,按标亮晒。建立整镇推进“五一、五零、多重点”考核制度(建立一个专班、制定一份方案、发展一项产业、健全一套机制、实施一批项目,耕地零撂荒、风貌零裸房、两违零新增、村财零弱村、村民零越访),重点考核项目投资完成率、高标准农田建设占比等12个指标,通过季度考评,成绩排序亮晒,每年评定20个优胜乡镇。
三、以部门联动为关键。一是抓机制建设。由市委农办(乡村振兴办)牵头,以市委一号文件为统领,每年制定十三大行动方案(宜居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12个专项小组+农村改革小组,每一小组牵头一项专项行动),细化分解为130多项目标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推动下,建立“季度分析、半年调度、全年总结”推进制度,形成“市委农办总牵头、专项小组牵头、市直责任单位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乡村建设等各项任务顺序推进。二是抓资源整合。市直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对照主要任务和具体抓手,配套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涉农各类专项资金集中投向乡村振兴领域,形成整镇推进工作合力。2020年以来市级财政统筹整合资金共计29.36亿元投向乡村振兴领域。三是抓专项整治。集中力量,专项推进。比如“裸房”整治,由市委农办统筹,市住建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共同推进,提出“三年过半,2025年基本完成”目标,年底前133个乡镇全面完成镇域中心“裸房”整治。通过专项整治,在全市乡村逐步实现“四个不见、四个多见”,即不见撂荒地、不见裸房,不见黑臭水体、不见凌乱杆线,多见小公园、小菜园、小果园、微景观。
四、以社会促动为基础。一是汇聚力量。在脱贫攻坚时期,泉州“三百工程”(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作出重大贡献。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乡贤促振兴”行动,全市已有873家企业、商会与573个村进行结对共建;6个县(市、区)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发动近万名爱乡华侨、企业家、退休干部参与乡村建设。二是汇集资本。强化金融赋能,制定《泉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意见》,明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5大类20个重点领域,推出27项金融创新产品。今年来,以整镇连片打包方式,新增农发行政策性贷款100多亿元。推进“兴业兴村”金融服务行动,为返乡兴业、乡村建设等方面有融资需求的127企业累计授信600亿元。三是汇合资源。突出闽台乡建乡创特色,吸引更多乡建人才返乡创业创新,全市共引入14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孵化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上百个。比如晋江市与25所海峡两岸的高校合作,开展“百生百村”乡村实践活动,带动超千名大学生参与乡村营造。
五、以群众主动为根本。一是坚持“为民而建”。从农民群众最有感的细微处着手,扎实推进乡村“五个美丽”建设,让农民群众亲自动脑、动手,用心用情打造村庄“家园”。今年来,共创建近万个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美丽”乡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4亿元。二是尊重农民首创。引导群众“用一点空间、投一点小钱、花一点时间、增一点绿意、抒一点情怀、添一份美好”,创新打造出晋江梧林“旅游庭院”、安溪虎邱“收藏小院”、德化浔中“柴烧小院”、永春呈祥“绿色庭院”、泉港界山“油画庭院”等特色庭院,在全市各个村落布满微景观、微菜园、微森林、微墙绘等美丽景观。三是引导村民善治。把村庄建成村民的“大家园”,把日常管护交到村民手中,以农村人居环境考评(已持续开展十年)为抓手,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今年来,全市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2万人次。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qz/202209/t20220913_599128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