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黄委批复、率先开工建设、率先项目竣工、率先启动产业项目。迁建工程完成后,利津县聚力“党建+”模式,在强产业、优生态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积极做好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全力把黄河滩区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滩”。
一、坚持党建引领,激活滩区建设“源动力”
把“党建强村、党建富民”理念根植于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党建+”新模式,以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一是探索“党建+阵地”模式。建设沿黄乡村党建百里示范长廊,深入挖掘沿黄红色元素,整合乡村振兴学院、基层党校、新农民学校教学点等资源,建设15处各具特色的党建阵地,强化党员交流学习,营造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红色动力”。二是探索“党建+人才”模式。突出“头雁”效应,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者、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带头人”,村主职干部平均年龄降至47.1岁,带动能力明显提升;注重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村(社区)党组织逐户走访返乡人才,大力宣传返乡扶持政策,激活干事创业热情,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15户、23720.1万元。三是探索“党建+治理”模式。在全市首创“街巷网格”工作机制,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细化村庄主次街巷、选优配强街巷网格员,建立日巡查走访、周街巷议事、月述职制度,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为乡村治理、“三农”工作提供精准化管理服务。
二、坚持特色带动,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
按照“融合化、产业化、景观化、田园化”发展理念,以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为主线,推动迁建后续帮扶与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有效融合。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芦笋、中草药、优质蔬菜、甜瓜等为主导的特色种植业和以黄河口滩羊为主导的肉羊健康养殖业,扶持打造“金河滩蜜桃”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擦亮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推广“农业园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培育沿黄家庭农场60家,新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处、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1处,激活闲置土地7000余亩,吸纳滩区1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年人均增收近4万元。推广党支部领办电子商务合作社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把中草药、草柳编等特色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年销售收入增加1000万余元。三是打造黄河休闲旅游片区。聚焦滩区村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建设乡土文化博物馆、田园度假综合体,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黄河滩区乡村休闲度假区。目前,已建成AAA级景区3处、生态型主题庄园5处,带动623名村民就业,年人均增收5万多元。
三、坚持生态宜居,守护沿黄环境“生命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描绘出利津沿黄乡村生态宜居新画卷。一是打造特色滩区村。对滩区村庄规划进行重新编制,做到既有统一标准,又彰显个性特色。开展村台街巷微改造、微提升,打造“黄河滩•旧时光”主体微景观20余处,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台一韵”的特色村台景致。二是推动滩区生态建设。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1个、土地整治项目8个,治理土地13万亩,新增耕地8730亩,开挖、清淤沟渠16万米,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生态绿化工程10个、造林875亩,对滩区开展一体式绿化美化,实现了滩区环境和村庄环境双提升。三是优化滩区人居环境。通过美丽示范创建,对滩区村庄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基本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部分滩区村庄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美丽村居建设试点和美丽休闲乡村,村庄环境更加宜居宜业,成为沿黄一道美丽的生态廊道。(利津县乡村振兴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xczx/202209/t20220902_40480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