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舆情 > 正文

讷河市引进玉米密植高产水肥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种植玉米力争实现高产高效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19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作为玉米主产区和优质粮、商品粮生产基地,讷河市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在今年的玉米种植中,与中国农科院专家合作,引进玉米密植高产水肥精准调控技术,通过选用耐密品种、增密种植、滴水出苗、滴灌水肥一体化、化控抗倒、机械粒收、秸秆还田等技术环节,有效破解玉米增产瓶颈问题,为推广玉米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眼下正是大田作物生长期,在讷河市兴旺乡索伦村的千亩玉米试验田地块里,绿油油的玉米苗格外引人注目,不仅苗齐苗壮,还高于同期地块的其它玉米1公分以上,今年兴旺乡的玉米长势明显高于往年的原因,得益于采用了新的种植技术——玉米密植高产水肥精准调控技术。

  该技术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首席专家李少昆带领团队初步研究的成果。李少昆是我国玉米高产记录的创造者,并且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在玉米高产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正在研究东北冷凉区的玉米高产模型,讷河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兴旺乡索伦村建立了近千亩的试验、示范基地。李少昆团队派驻研究生常驻基地,进行试验、测试、调查和检测,积累详细数据,最终将形成讷河玉米密植高产模式,并在冷凉黑土地区进行推广。

  讷河市自然资源丰富,黑土丰饶,素有“黑土明珠”“北国粮仓”的美誉,由于嫩江流经境内,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地处世界玉米种植黄金带,玉米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在全市的700万亩耕地中,玉米种植面积占50%以上。但由于在种植中存在品种多、乱、杂、越区种植、秋整地比例少、种植技术粗放、施肥不科学等问题,一直限制了玉米的产量和效益。

  为破解玉米增产的瓶颈问题,讷河市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通过李少昆首席的技术团队,研究出第三积温带寒冷地区玉米超高产的讷河模式,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开展耐密早熟玉米品种鉴选、滴水次数、滴肥次数及滴肥量、化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研究等试验,实现了控水、控肥、控药、控高的“四控”技术要求,总结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最优耐密品种和相应配套技术,为玉米产量稳步提升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集成模式。这项技术不仅提升效率、有效节水,同时把灌溉、施肥融为一体,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使灌溉与施肥同步进行,按需补水补肥,达到了节肥增产的目的。

  据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玉宝介绍:该技术通过科学选种,合理密植、铺设滴灌管道、精细整地、平衡底肥、密植群体调控、按需分次精准灌溉与施肥、提高水肥利用率、机械收获、提高品质。此项技术与讷河市常规种植方法比较密度增加24-50%,施肥次数增加4次,滴水次数增加5-6次。产量增加50%以上。下一步讷河市将与中国农科院建立长期联系,利用国家研究机构研究力量对讷河农业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全市的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试验田负责人黑龙江益禾农业商贸有效公司韩阳总经理说:1000多亩试验田,利用玉米密植高产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铺设了滴灌管道,灌溉、施肥,不到一星期天就能完成,省工、省时还省力。

  讷河市在今年的玉米种植中,还突出示范带动引领,通过组织召开培训会、春季播种现场会、夏季长势观摩会等方式,大力推广高产种植技术,通过示范种植,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力争实现提高亩产、农田增粮、农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徐晓东表示:由于密植高产水肥精准调控技术所生产出的玉米成熟度好,玉米籽粒质量饱满,能够明显改善玉米的品质,所以在推广该技术的同时,讷河市将全面规划,打造优质玉米食材、饲材、原料生产基地,用食材的标准生产饲料和原料,全面提升讷河市玉米品质声誉,打造“讷河胶质玉米”品牌。

  农科院专家薛军博士表示: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对水分和肥料需求较大,为了以更少的水、肥实现更高的产量,科研团队研发的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了密植高产和滴灌与施肥技术,可以按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的需肥规律和特点,将水分和养分均匀持续输送到玉米根部附近的土壤,水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水分生产效率达每立方米2.5千克至3.0千克。

  此项技术对于加快推进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机械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步伐,助力讷河市玉米产量和质量双提升,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00014/202207/ac63140322af4a6187cfe7d1d70d675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