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龙江森工集团通北林业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北局)碧水林场,种植户吴迪驾驶着大型收割机,在自家的田块上难掩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今年他家种了1200亩地,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每亩地能多产黄豆70斤,再加上今年粮食价格好,每亩地能多挣200多元,一下子就增收了24万多元!
在另一边的前进林场,彩带高悬、旌旗招展,机械车辆一字排开,严阵以待,施工人员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伴随着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君在年度农田建设转段誓师大会上的致辞,通北局开启了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模式。
三年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0万亩
保护黑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是对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作为龙江森工集团种植业龙头企业,通北局拥有96.8万亩耕地的农业产业规模,但地势低洼涝情多、积温偏低霜冻早、基础较差困难大、成本较高收益少,始终是制约林区农业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随着龙江森工改革转型步伐加快,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给予龙江森工集团更多政策扶持。仅通北局就获得2019年1万亩、2020年4.15万亩、2021年4.27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任务逐年提高。为此,通北局紧扣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主题,积极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历史机遇期,通过兴修沟渠、灌溉除涝、修路架桥、平整土地、培肥地力等措施,建成了近10万亩高标准农田。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农田基础设施产能与生产经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连创历史新高。
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北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北局提前完成工程规划储备、项目设计和审批、招投标报备和建筑材料订单等前期任务,通过领导小组落实项目管理的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坚持任务部署在前、方案制定在前、物资储备在前的“三在前”原则,提前完成工作进度;领导小组轮流值班吃住在工地,每日例会问题解决在工地;法人领导小组和参建各方融为一体、协调作战,落实工程进度到位、质量管理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划分到位、舆论宣传鼓励到位,建设管理“全链条”做足了“功课”……一系列措施环环相扣,顶茬跟进,探索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北模式”。
据公司副总经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线总指挥侯立军介绍,设计代表带领从机关部门抽调的9名技术员,还有各林场抽调的38名现场员,实行责任到肩,分组管理。分片跟班作业,现场监督、现场检查、现场整改,参建单位的专业人员现场逐级解答技术难题,规范施工,按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施工。通北局还把临时党支部设在了工地,把铁人精神、大寨精神、北大荒精神、森工精神等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转化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具体行动。
针对今年秋季雨大地湿,工程建设和秋收两大任务重叠,作业面狭窄,争路抢行等诸多矛盾,通北局改变了以往先清淤后修路的做法,经过和种植户洽谈、给补贴等方式,采取“先收圈(生产作业带)”的做法抓工期,既得到了种植户的理解,又极大地为工程进度赢得了时间,增加了作业面。
为使建后道路坚固,长期使用,降低后期维修养护成本,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现场出具工程变更签证,将石砌涵洞变更为混凝土涵洞;为破解冬季低温、肥料堵塞、无法抛撒的难题,大家集思广益,采用制作筛网,涂抹卤水、柴油等方法助力抛肥,改写了-20℃以上不能抛肥的历史,进行土壤改良,保护黑土耕地。
干一处 成一处 受益一处
龙江森工高标准农田建设起步晚、任务重,经常会在工作中遇到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难题。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三级调研员鲍远坤既是包片领导,又懂专业技术,他深入田间地头,讲政策、出实招,排水治沟保水土、修路建涵防冻害,时不时用通俗语言,把复杂的技术问题说得简单易懂易操作,和参建队伍一起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蓝图绘就在这片大地上。
鲍远坤在接受采访时说,龙江森工集团党委和通北局各级领导讲政治、顾大局,时时以人为本,处处兼顾民生,敢担当、敢负责,带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来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制胜法宝,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推进了农田建设进度。通北局融合项目参建各方组成的队伍吃住在工地,每天天不亮就进入施工现场,午饭送到田间地头,万家灯火时才返回驻地。人员顶风冒雪,机械开足马力,展现了林区人敢于战天斗地、善于攻坚克难的精气神,目前已完成了今年工程进度的80%,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这里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被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推广,极大地提振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通北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围绕“前期工作早完成,后期施工早进行”,采取旱涝兼治,努力做到“干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碧水林场一名80多岁的退休老职工说,今年下了建场以来最大的雨,要是按以往,四五天水都退不下去,庄稼就都倒伏了。而有了农田改造,洪水一天就退了,庄稼丝毫没受影响。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土地生产条件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拓宽了通北局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为转型发展增添了“底气”。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君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并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农业托管服务和集约化经营等方式,走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融合的路子,争取早日踏上林区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一梅 李健)
http://www.hljagri.org.cn/nydt/nydtsn/202111/t20211101_824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