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3.05亿元,顶住年初气候、市场等多种不利因素继续坐稳全国第一。其中,特色农业产业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提出,坚持用全产业链理念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出圈”的土特产不只西牛麻竹笋,清远鸡、英德红茶和徐闻菠萝、电白沉香等特色产业纷纷向100亿、50亿产值目标前进,帮村民拓宽就业路、鼓起钱袋子。
向科技要产量
用二三产资源反哺第一产业
7月上旬,茂名高州龙眼开园,果园负责人老裴心里盘算:“一棵树能产100斤,一亩地25棵树,今年一斤果卖4.5元,往年一斤果卖2元……”账算到一半,老裴有些担忧:相当于一亩地的收成比往年多了四五千元,价格波动这么大,今年收购商还来吗?龙眼加工商还收吗?好在高州提前布置了产销对接活动,让高州龙眼走进华东等地市场,全市产销行情稳定。
果农的担忧,反映出特色农业资源向土特产产业转化的首道门槛:产量。产量太小,无法带动就业;产量波动太大,价格飘忽,上下游企业不敢下注。
此时,种业科技、智能农业设备、现代冷链物流等躬身入局,改革开放以来积攒的二三产业优势反哺农业,将土特产增收的利好交到农民手中。
不少农产品都有“大小年”之分,荔枝就是其中一种。荔枝“大小年”产量变化带来了价格波动。“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关键技术”在2020年成为荔枝产业的转折点。该技术成熟后,荔枝迎来罕见的连续4年“大年”。其间,加工企业放心投入生产,冷链设施加速完善,使荔枝销路从华南地区拓宽到黄河流域乃至海外地区。
虽然今年荔枝减产,但从业者并未恐慌,转而理性谋划下年度生产。“今年趁机好好保养增城桂味果树,明年产量就不必愁了。”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栋梁说。
农业科技支撑荔枝“一骑红尘”之路,恐非广东而不能为也。在成为制造业大省前,珠江三角洲平原上遍布的桑基鱼塘、垛基果林,代表着这片土地上深厚的农耕传统;而一个世纪前,自农业先驱丁颖、黄耀祥改良水稻时起,农业科技就成了广东的强项。
目前,广东至少有7家高校、科研机构的“农业科学”学科在ESI排名前1%。去年起,广东开展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此后的田野上,用手拔花生、挖土豆的人少了,专业大型机械渐多;科学家的实验报告后,常附一份科技支撑备忘录,不少人在办公室里放一顶草帽,随时准备出发。
广东积极促进各类要素有序配置到乡村产业中,让企业有利润、县镇村有经济支柱、农民有致富渠道。
向全链要产能
延链把“小买卖”做成“大生意”
受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影响,过去,许多地方的土特产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延伸土特产产业链条,深挖多元价值,拓展产业业态,是把特色产业“小买卖”做成“大生意”的关键。
从全球趋势看,延链是大多数现代产业的选择:在发达国家,仅谷物加工领域,各类环节可超过100个;从广东自身看,产业链每延长一分,便多一批就业岗位,为县镇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7家加工企业,54个专业合作社,200多个家庭农场及加工点,2.5万从业人口……清远英德西牛镇用不到2年时间,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麻竹笋加工产业链,其中不少资源都是广州增城驻西牛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拉”来的。
该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进驻之初,工作队调研后确定“政府主导、驻镇帮扶、协会联结、企业参与”的产业园创建工作机制,撬动社会资本近8000万元投入麻竹笋镇域产业园项目建设。
为镇里的土特产豪掷8000万元,广东有自己的底气:背靠粤港澳大湾区,设备、市场、技术、金融等要素资源触手可及;各类帮扶机制使要素配置更加流畅。
华南师范大学派驻科技特派员团队,华南农业大学派出品牌专家团队,省供销社搭建“832”平台,在增城开辟英德消费帮扶馆“反向飞地”……工作队的穿针引线,使英德全市麻竹笋初加工率达80%以上,精深加工年产值达8亿元,其中即食笋加工年产值约4.6亿元。
西牛镇麻竹笋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当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牛镇麻竹笋占日本市场份额超九成,占广东省同类产品出口额七成。其中,加工品笋干出口量一度占日本笋干市场的95%以上。
经略海外,靠的正是延链加工这块“敲门砖”。多名从业者表示,相比于鲜活农产品,加工品在目的国的进口清关、检验检疫等环节更加简便;此外,加工品在长途运输中不易腐坏,到岸后保值率更高。
如今,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为特色农产品拂扫“卖不掉就烂在地里”的阴云,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向全球要市场
土特产进军海外打开新天地
前不久,一名“90后”初中学历的茂名妹子在社交平台上用全英文带货卖荔枝,震惊网友的不仅是“粤式英语”,更是“新农人”致力于“卖全球”的胆量。
信息时代,越来越多广东土特产借助互联网打开新天地。3月初,一场“喊全球吃徐闻菠萝”线上活动为销售承压的菠萝产业找到“从产品到产值”的兑换券,电商平台上订购者众。
菠萝旺季已于4月底收官,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徐闻菠萝价格指数稳中有升。“菠萝的海”名声在外,加上菠萝品质的稳步提升,消费者对“徐闻菠萝”的信任,成了其稳住价格、销量的护城河。
今年以来,国内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不少从业者将目光投向70亿人的全球市场。
在湛江徐闻县龙塘镇,当下虽是生产淡季,但徐闻良姜已两次发往中东。“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良姜的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销售价格一路走高,今年收购价最高达每公斤32元,昔日每公斤10元无人问津的窘境逐渐远去。今年,龙塘镇龙兴农村合作社的良姜已10次出口销往阿联酋等中东国家,更有远销欧美的案例。
土特产的出海路仍在进一步拓宽。今年以来,广东省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的惠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落地投产,海关监管等功能也将一并进驻,为优质农产品“入湾出海”创造有利条件。
产业链拓宽,土特产畅销,盛夏时节,农民开始品尝到丰收的喜悦。徐闻良姜连续4年涨价,龙塘镇良姜产值破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375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15%;今年,清远麻竹笋种植面积力争突破100万亩,有农户预测,按现在行情,家里种的麻竹笋产值能有30万元;汕尾新荔龙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果园中,新品种荔枝“井岗红糯”受“小年”影响较小,公司负责人崔哲浩喜笑颜开;高州的龙眼园中,听着远去货车的引擎轰鸣声,桌前的老裴掰下一块茶饼投入壶中,叹道:“一亩多赚4000元呐!”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44571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