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六乱”整治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迅速行动,全域推进,在全县以乡为战、以村为体、以户为基,对交通沿线、公共场所、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整治,尤其是加强襄台线、108国道、临夏线等重要交通干线的路域环境治理,一个月来,全县农村“六乱”整治累计投入人力8.5万余人次、设备3000余台次,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100余处,清理各类垃圾9000余吨,整治乱堆乱放、乱贴乱画4500余处,美化沿街建筑立面18000平方,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一、抓组织领导,注重“三个实实在在”。该县把农村“六乱”整治作为全县中心工作和“一把手”工程,确保农村“六乱”整治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一是实实在在重视。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组建“整治办”和5个工作小组,制定了全县农村“治六乱、树三风、达四美”实施方案,明确了13个乡镇和31个县直部门的工作职责,构建了“党政齐抓、乡镇为主、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工作格局。二是实实在在履职。所有县级领导全部下沉包联乡村,以身作则、亲临一线,现场办公、指导,实地解决具体问题。农业农村、住建、环保、交通、林业等部门对照各自职责,深入一线开展工作。乡镇党政主干带领乡村干部,进村入户、苦干实干,全面掀起整治热潮。三是实实在在投入。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资2370万元,足额保障整治经费,推动全县“六乱”整治迅速打开局面,向纵深推进。
二、抓基础设施,聚焦“六个治理”。该县坚持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村“六乱”整治的治本之策,聚焦“六大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化”工作,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现村容村貌、卫生习惯、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聚焦生活污水处理,铺设管网53.18公里,古城镇、汾城镇、南贾镇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已调试运行,年底前6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聚焦生活垃圾处理,16座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行,配套垃圾转运车辆6辆、垃圾压缩箱27台,累计清运垃圾4万余吨。聚焦河道环境治理,扎实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投入机械259台次,清理涉河垃圾8350吨,境内所有河(沟)道实行全线禁采。聚焦“厕所革命”,完成厕改30070座,正在新改建8000座。聚焦农村改水,投入455万元,在汾城、南贾等7个乡镇,大力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自来水管网更新工程,全力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聚焦清洁取暖,对2017年以来“煤改气”工作进行“回头看”,同步推进热源替代工作,不断提升乡村取暖水平,实现农村环境质量本质好转。
三、抓示范引领,坚持以点带面。坚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线、以线扩面,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研判,根据各村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源禀赋,把全县242个行政村分为三类,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其中一类村占30%,典型引路、打造精品;二类村占50%,整体推进、全面提升;三类村占20%,政策倾斜、扶持发展,让每一个村子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实践中,先期在邓庄镇打造了贾庄、涧沟、席村三个样板村,蹚路子、作榜样、树标杆,示范引领带动全县农村“六乱”整治全面开展。在各乡镇环境整治上,全县将13个乡镇所在地作为“六乱”整治的第一战场,每个乡镇打造1个交通大循环、1个村庄小循环,促进环境整治全面覆盖。在路域环境整治上,以襄台线、临夏线、108国道作为整治重点,打造精品、树立样板,辐射带动所有主干线路,实现交通沿线有序、整洁、美观。
四、抓建章立制,注重常态有效。全县积极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农村“六乱”整治工作每天有行动、每周有进度、每月有成效。一是从严督查。实行“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成立联合督查组分三片开展督查,现场解决问题369个。二是全面激励。将农村“六乱”整治,纳入各乡镇季度和年终述职考评范围,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对整治效果明显、村容村貌变化大的乡镇,拨发奖补资金;对于排名靠后、整治效果差的乡镇,严肃通报批评。三是常态管控。坚持把农村“六乱”整治与长效管护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由一时清洁向长效清洁转变、由集中整治向常态化保持转变,确保人居环境得到长久、持续、稳定提升。
五、抓宣传发动,全面动员增氛围。坚持环境整治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编发工作简报17期,大力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和好做法,在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专题,大张旗鼓宣传发动。利用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媒体,以及农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墙体标语,广泛宣传“六乱”整治专项行动的政策措施和治理要求。发放《“治六乱、树三风、达四美”倡议书》《致广大农村居民的一封信》等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
http://nynct.shanxi.gov.cn/sndt/snlb/202107/t20210727_49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