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艳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粮食大区,新疆如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出更多贡献?近日,以“提高粮食产业转化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疆贡献”为主题的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会召开。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企业代表等深入交流,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建言资政。
近年来,新疆立足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的战略定位,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2023年,新疆全年粮食总产达423.8亿斤,实现“八连增”,粮食面积增量、产量增量均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新疆贡献。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4400万亩,产量2200万吨以上、新增100万吨以上……2024年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对全区农业发展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如何实现?
今年3月底至7月初,自治区政协采取小团队、多批次形式,赴各地州市、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各地在提高粮食产业转化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工作进展、典型做法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注意到当前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粮食品种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优势挖掘不够、就地转化加工能力不强等。
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克孜尔开勒迪·阿布迪腊合曼结合调研情况表示,发展粮食产业的基础是持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产量。建议推广先进种植技术理念,夯实粮食增产丰收基础。运用创新手段,发展特色优质产品,拓展粮食精深加工,提高饲料粮转化率,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粮食产业集群。
优结构、扩面积、攻单产、提产能,大家认为,这些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
“确保粮食持续增产,需要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陈全家认为,小麦要在稳面积提单产调结构上下功夫,发展强筋、弱筋、富硒、有机专用小麦和优质专用小麦,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专用玉米、制种玉米和鲜食玉米,大力发展粮饲兼用优质玉米和青贮玉米,实现生产扩面。
农作物单产提升,归根结底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
自治区政协常委杨忠建议,持续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发挥科研院所专家团队作用,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耐密品种、水肥调控等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形成标准化、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统筹用水,为提高粮食产业转化效益打好基础。
农民是提高粮食产业转化效益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谢树青建议,通过制定合理的粮食补贴政策,增加农民种粮收益。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种植技能,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建立粮食生产专项贷款,减轻农民资金压力,切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自治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新疆区委会主委刘涛建议,推进规模化经营,降低粮食转化成本,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鼓励多元主体入市,形成“好粮食卖上好价钱”鲜明导向;支持新疆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加工能力建设,提高就地加工、精深加工水平,提升粮食转化竞争力;延伸粮食种植、生产、销售等上下游链条,发展特色优质畜产品,提高粮食过腹转化能力和效益,真正让“好粮食”变成“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新疆麦子之乡食品生产有限公司以优质奇台小麦为原料,生产的主打产品手工拉条子已销往福建、广东、山东等多个省份。“面粉转化为成品拉条子后,产值得到了明显提升。”该公司负责人杨志飞表示,希望自治区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力传统拉条子产品走出新疆,提升新疆优质小麦产品影响力。
自治区政协委员赵福义建议,把畜牧业发展作为提升玉米转化效益的主要路径,强化链主企业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变运粮出疆为运畜产品出疆;民进新疆区委会科技医卫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黎建议,提升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助推新疆小麦绿色优质品牌走向全国市场……
大家踊跃建言,表示将持续深入调研,为提高新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的贡献度,奉献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nct.xinjiang.gov.cn/xjnynct/c113576/202407/ac9ea5b987af4d959c4ce3f67dfa08d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