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新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技术手段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新型生产力。在2024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十大工作任务首位。甘肃在生态与经济发展中任务艰巨,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农业产业迭代升级为方向,优化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不断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强调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首先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创新。运用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通过土壤、气候、生物育种、作物生长、农机、农产品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构建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甘肃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及其自动化农业管理,逐渐摆脱我省依靠耕地、化肥、农药、人力等要素投入的传统粗放型外延发展方式,努力形成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其次是建立元宇宙农业体验模式。如利用AR、VR等交互技术搭建刘家峡草莓虚拟农场,消费者在虚拟空间中开启草莓认养,全程体验田间管理或了解草莓加工、存储、物流等环节;运用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农产品追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最后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如天水地区可以细化果类发展方向和产品定位,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订单农业与定制农业,还可以融合麦积区的乡村优质资源,建设数字化农文旅,利用大数据数字技术捕捉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精准数字文旅服务,嵌入“农文旅+N”的本土化模式,开展数字乡村文化展览和乡村旅游体验活动。
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增效、提高甘肃农业生产效率。首先是创新智慧农业生产。如我省河西地区的瓜果生产,可以通过传感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精准获取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实施精准化种植与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放大技术强农价值;通过智能农机、自动化灌溉、智能温棚等智能化装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培育优质、抗逆、高产的作物新品种,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其次是再造农业加工价值链。如我省定西地区可以通过打造数字化马铃薯的深加工生产线,延长马铃薯价值链,充分发挥产品“长尾效应”;以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协同多元涉农主体填补马铃薯产业的短链;通过数字互联网技术衔接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线上线下产业链,强化农业协同价值链。最后是优化农产品销售过程。如我省陇南地区挖掘B2B、B2C、C2C、O2O等农村电商形式,丰富网络直播带货品类,通过“预热”“预售”,用好大数据的“搜索引擎”“推荐系统”“点击模型”实时推送陇南特产,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城乡双向、国内国外等双线流通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打造品牌、提升农产品美誉度,提高销售效率。
三、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甘肃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满足消费需求。首先是发挥网络营销作用,通过“点击率”“转化率”“活跃用户数量”等产生的电商大数据了解市场需求,掌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及时调整商品品种,适应市场趋势和变化。其次是推广有机、健康食品。如会宁县域可以紧抓消费者健康意识取向,加强低糖、低脂、低盐等有机食品小杂粮的销售和宣传,推广小杂粮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好处,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第三是优化加工工艺,发掘、优化本地特色农产品,树立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热门商品,提供个性化商品定制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商品的需求,如敦煌李广杏、民勤蜜瓜、兰州白兰瓜、刘家峡草莓等。最后是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通过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确保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建立健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运输体系、追溯体系、检测体系,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信心。
四、注重“绿色”农业培育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甘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首先是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利用循环农业技术,如兰州榆中、白银靖远等地区蔬菜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低碳化和无害化处理,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导致的环境负担。其次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再如张掖、武威等河西地区推进农村农业绿色转型,创新农业技术、迭代升级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推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农业生产向绿色、低碳、循环的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型,提升乡村生态系统的韧性,坚持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最后是加大环境检测监管力度。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实现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采集和精细化管理,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制定,促进环保政策落地。
总之,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与数字、技术、管理等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的转型升级,是创造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是实现我国农业由量到质的转变的新飞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国的关键。(作者单位: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07/t20240725_645964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