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资讯 > 正文

咸阳:泾阳乡村振兴路上的“科技勤务兵”

发布时间:2024-07-24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7月15日,入伏第一天。泾阳县云阳镇中街村瓜农康宝利的心跟猫抓了一样,两个棚里的甜瓜在即将采摘售卖这个节骨眼上,却出现了白粉病。

  “慌啥哩?我先看一下。”话音刚落,只见一位中等个头、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径直走进大棚,蹲下身子扯起瓜蔓端详了起来。“这种病是由近日的连阴雨引起的,现在只有叶片的正面有白粉状小霉斑,属于病发初期,把那氏齐齐发+氢氧化铜用上就行。”开药方的人叫许强,是泾阳县科技特派员。

  “提起科技特派员这个身份,我更愿意给大家当科技勤务兵。我的根在这里,所以想力所能及地给大家出份力,让大家的日子都红火起来。”42岁的许强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农业土肥技术专家。2020年开始,他被聘为泾阳县科技特派员,无偿为乡亲们提供科技服务指导。

  “许强,你上次说我这几个棚要进行高温闷棚,你闲了给哥指导一下。”出了康宝利的大棚,迎面走来的钟广州把许强叫住,连忙叮咛道。当记者问及闷棚原因,钟广州一语道破:“我家的大棚种植都是在许强的指导下进行的,人家娃懂技术,咱以前的经验跟不上趟趟咧。”

  和钟师傅约定好闷棚时间,许强赶紧拿起手机回拨过去,一会儿工夫,已经有好几个电话打了过来:“乡亲们找我,都是要紧事,我的手机从来不关机。一天接百十个电话很正常,赶上农忙时候更多,电话费最高时一个月400多块钱。”许强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任何时候,只要乡亲们一个电话,许强必定是有呼必应、有忙必帮。在大家心中,许强不仅是致富“领头人”,更是“双脚沾满泥土,脑中充满智慧”的现代农业“百事通”,大家都亲切地唤他“许老师”。甚至在整个云阳镇,提起许强,名气也是响当当。

  云阳镇自古就是渭北重镇,以蔬菜产业为主导,是西北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和蔬菜集散地。自小在菜窝窝里长大的许强深知:只有种得好,才能卖得好。为了牢牢占据高端市场,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他把目光瞄向了“中医农业技术”在西红柿等蔬菜瓜果上的应用上,引进并推广这一先进无公害的种植技术,让更多菜农掌握并应用此项技术,实现增收致富。

  家住白家村的吴刚是第一拨把“中医农业技术”用到自家棚里的人。“刚开始心里也犯嘀咕,这技术到底行不行?冲着对许强的信任,我决定试一把,没想到还真成咧!”说到激动处,吴刚的声音不自觉高了起来,随即掰起手指头给记者细数该技术的诸多优势,“用药少、病害虫少、投入减少,收入却高出了不少,因为我的西红柿口感好得很,客商都争着要,根本不愁卖,去年光一个棚就卖了好几万。”

  前不久,喜讯传来:此项中医农业技术荣获第三届陕西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一等奖。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全县5个镇推广应用,推广面积1万余亩,每亩平均效益4.6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俯下身子甘做“科技勤务兵”的许强先后对6000余人进行电商产业培训和技术培训,这些高素质农民已经成为泾阳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已经是网络主播的赵娜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在外面打工,只能顾住自己。有孩子之后只能待在家里,突然就觉得很迷茫,觉得自己还年轻却不知道能干啥,是强哥给我们传授种植经验和电商经验,让我这个种菜‘小白’把自己的大棚管理好的同时,还做了网络主播,有了收入,日子也有了奔头。”38岁的赵娜每年收入15万元左右,谈及创业之路,赵娜三句话不离许强给予的帮助。

  乡村振兴,科技先行。许强深谙其中的道理:“下一步,我将继续加强中医农业的普及,提升农产品质量,降低农残,继续培养基层电商从业人员,增加群众的收益,带领更多的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0723/98489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