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去年底,我省印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提出高品质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是建设大黄山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的不断火热,来乡村感受“诗与远方”也成为游客的新兴度假方式。
大黄山涵盖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个市全域,区域内层峦叠嶂、翠霭晴岚、水清岸秀、人文璀璨,乡村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推进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也是大黄山建设之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推动乡土资源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更紧密结合?如何让大黄山地区的乡村成为投资和创业的热土?如何进一步转化乡村价值?这些都是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必答题。
建成何样?
——高颜值度假目的地、高品质美食品鉴地、高内涵文化体验地、高水平人才创业地
大黄山包括4市2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如此大范围的建设,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大黄山地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应如何高质量发展,才能匹配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
答案是打造“四地”。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加快推进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指出,要将大黄山地区打造成高颜值度假目的地、高品质美食品鉴地、高内涵文化体验地、高水平人才创业地,推进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贡献新力量。
以此为导向,实施方案强调,将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放大“乡村休闲旅游+”效果,大力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在建设和美乡村、做好“土特产”文章、赓续农耕文明、培育乡村人才等方面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提出,按照“五年见成效、十年成规模”的建设步骤,一张蓝图、久久为功。其中,2024年到2028年,大黄山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9年到2033年,大黄山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按照“五年见成效”的要求,到2028年,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四地”打造如何才算是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方案指出,到2028年,大黄山地区农业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信息要素等融合更深,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村人才规模日益壮大,徽风皖韵特色更加凸显。打造精品示范村30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3000个以上,培育美丽休闲乡村200个,打造休闲农业重点县15个,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30个,年接待2亿人次以上,实现乡村休闲旅游年营业收入1000亿元。
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大有可为,也必须为之。目前,全省两批411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中,大黄山地区146个、占35.5%。2023年,大黄山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580.5亿元、占全省的56.7%;接待人数1.2亿人次、占全省的40.5%。
事实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符合乡村振兴的需求,更直接带动了当地居民的致富增收。
记者查询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数据发现,2023年,除安庆外,黄山、池州、宣城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经济体量最小的黄山市,去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3465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8.1%。
如何建设?
——聚焦“四地”,彰显徽风皖韵的乡村特色气质,探索多业发展路径
今年3月30日,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曾表示,要聚焦大黄山地区乡村建设、土特产发展、农旅融合、农耕文化传承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美丽颜值“引人”、以地道特产“迎人”、以精品线路“聚人”、以独特文化“育人”。
由此可见,推动大黄山乡村“四地”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上持续发力,实施方案也对此作了相关部署。
在打造“高颜值”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上,要高标准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每年建设精品示范村70个左右、约占全省35%;在大黄山地区已建的省级中心村基础上,每年再建设20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约占全省25%。同时,高水平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高起点探索乡村运营模式,推动乡村经营全面增效。
在打造“高品质”的乡村休闲旅游美食“品鉴地”上,聚焦大黄山地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以名优徽茶为代表的“土特产”,支持大黄山地区优先打造一批“土特产”地理标志产品。推动“美食汇”形象出圈,按照“大兵团阵地战”的思路,打破区域分割,增强产业协同发展意识,引导鼓励省内外龙头企业在大黄山地区开设各类旗舰店、体验店、形象店。
在打造“高内涵”的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地”上,将乡村民俗文化、人文精神、现代要素、时尚元素和美学艺术相结合,打造一批多彩乡土文化符号。开发绿色生态休闲游、红色教育研学游、银色康养文化游,打造“医、养、游、健、学”全链条休闲空间。构建四季节庆体验场景,春季以“赏花、品茶”为主题,夏季以“亲水、纳凉”为主题,秋季以“丰收、采摘”为主题,冬季以“民俗、年味”为主题,举办各种节庆活动。
在打造“高水平”的乡村休闲旅游人才“创业地”上,育精百名“运营师”、育强千名“领头雁”、育优万名“新农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4万名左右。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家庭农场突破3.5万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3万个。
怎样更好?
——强化支撑保障,统筹协同整体推进,持续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吸引力
如今,大黄山建设正步履向前。但需注意的是,安徽好山好水和厚重文化,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主要存在综合实力不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业态创新融合不够、旅游发展生态不优等诸多短板。
对于大黄山地区的乡村来说,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主办的“加快推进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研讨会上,来自政府、高校、协会、企业的专家学者纷纷表达了见解。
“在全面梳理分析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基础和优势的基础上,应坚持立足实际、适度超前,坚持国际化视野、板块性思维,将大黄山各市作为一个整体,联动皖北、放眼全省,实现分工协作、差异化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谢俊龙表示,还要在组织领导、资源要素、“双招双引”、督导监测等方面加强保障,加快大黄山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大黄山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修订或纠正一些阻碍市场化运作的堵点、痛点。”安徽省休闲和乡村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仁泉指出,还要强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用人机制,培育或引进乡村运营官、乡村CEO,更要发挥相关协会的桥梁与智库作用,积极开展“双招双引”。
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不少参会嘉宾均表达了乡村人才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加强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事业处副处长刘婧表示,在乡村人才培训上,应积极支持举办乡村运营经理人,探索乡村运营模式在大黄山地区的推广。安徽省旅游协会自驾游与露营分会常务副会长杨少武建议,应加快推进大黄山乡村休闲旅游的乡村运营模式研究,利用“乡村CEO模式”培养一批具有乡村运营能力的专业实操人员。安徽大学教授李经龙认为,要借助协会以及专家委员会的力量,持续开展相关培训讲座,建设乡村休闲旅游人才培养的基地。
很多时候,风景不是游客考虑的唯一因素,住宿环境、美食口味、购物娱乐体验同样重要。因此,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迈进,是大黄山建设的重要内涵。
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会长、安徽誉阳集团董事长沈欣表示,大黄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应依托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打造与众不同的乡村旅游品牌。坚持以产业链思维谋划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发展民宿让乡村“好住”,开发美食让乡村“好吃”,建设美景让乡村“好看”,引爆潮流让乡村“好玩”,挖掘民俗让乡村“好听”,包装农品让乡村“好带”。
(许昊杰)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zwxxi/574410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