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把雅安藏茶纳入精制川茶“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战略机遇,在茶园绿色化创建、清洁化生产、标准化建设、市场化推广、品牌化宣传、茶旅一体化发展上狠下功夫,强力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2023年,全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百亿级”,“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达33.38亿元,稳居全国黑茶第一方阵。
一、“三建”打牢基础。一是建园区,聚合力。围绕藏茶这一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产业,紧紧抓住园区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力建设藏茶现代农业园区,以藏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生猪产业为配套产业,在“建基地、创品牌、精加工、强实体、优服务、促融合、助增收”七个方面下功夫,建成集基地、加工、科研、展示展销、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建设施,保丰收。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在草坝镇建成数字农业(茶园)物联网科技示范基地1000亩,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实现茶园病虫害自动化、智能化监测预警。大力推广茶园机修、机采装备,完成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569台,建成标准化机采茶园面积12万亩,通过推广机修、机采,降低劳动成本的同时,大大提升夏茶采摘率,延伸茶叶生产周期,带动茶农增收。集成推广“茶+沼+自流灌溉”“茶-沼-畜”等种养循环模式,引导生猪养殖场建立贮粪(沼液)池、配套种植业灌溉管网系统,解决畜禽粪污的同时,保障茶园灌溉需求。三是建标准,明规范。深度与中茶所、四川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发布实施《芽细藏茶》《低氟藏茶》等团体标准4项,《雅安藏茶原料要求》等行业标准等2项,完成藏茶原料生产技术规程和藏茶清洁化加工技术规程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逐步建成体系健全、实施高效、布局合理、指标科学的茶叶标准化新格局。
二、“三抓”助农增收。一是抓技术,提产量。整合科技特派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兴村在线”专家团等力量“一对一”帮扶茶企、镇村,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咨询等10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发展“茶+N”立体式生态种植,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在茶园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60盏,环境友好型色板6万张,茶尺蠖性诱捕器4000套。实施化肥减量化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茶园配方肥施用面积达20万亩,有机肥推广面积达12万亩。二是抓融合,拓渠道。实施“茶旅融合发展”战略,云台山景区成功创建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雨城区红色茶乡三日游精品路线”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精品路线。云台山茶文化学院揭牌暨雨城区青少年“识茶寻香·践实‘两山’理论”研学活动成功举办。形成山居问茶、云台山低空飞行等特色旅游项目,建成2个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2个天府旅游名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达301万人次。三是抓品牌,延链条。全面重振“藏区市场”,加强与拉萨、林芝、昌都等地合作,区委、区政府牵头,组织赴藏区开展健康茶宣传推介6次,覆盖西藏74个县(区)680个镇(乡)。2022年至今成功为西藏自治区配送健康茶6000余吨。持续拓展“汉饮市场”,先后组织茶企赴成都、上海举办推介会,积极参加茶博会、旅博会、农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三强化”创新引领。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创新组建雨城区政协“茶灵通”工作站,建立委员联系茶企、联系基地、联系园区的“三联机制”,通过小微协商、“茶灵通”工作站联席会议、“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专项活动深入藏茶生产企业、农业园区、茶叶基地等开展调研,提交提案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4条,意见建议30余条。邀请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36人次,围绕茶产业发展开展协商12场(次),提出意见建议27条,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监管,守牢底线。成立企业-镇街-部门三级茶叶农残检测工作站,落实区、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协管员119名,聚焦茶叶交易市场、重点村等关键场所,春茶采摘期等关键时间节点,探索检查点“上山、下乡”,上半年开展茶叶鲜叶抽检1238批次,合格率达100%。三是强化研发,深挖潜能。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雅安市藏茶产业技术研究院、雅安藏茶专家大院作用,先后推出藏茶浓缩液(精华液)、再加工藏茶、陈皮黑茶饮料、茶色糖饮料、藏茶泡腾片、藏茶压片糖等100多种新产品,藏茶及其衍生产品在高血脂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功效被进一步证实。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7/17/85ebe452c23043e283452654836d45c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