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资讯 > 正文

具有厦门特点乡村振兴之路,这么走!

发布时间:2024-07-17     来源: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今年厦门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具有厦门特点乡村振兴之路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具有哪些特色亮点?今日为您解读。

  亮点一

  紧扣定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具有厦门特点乡村振兴之路,是什么样子的?厦门市将紧扣“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定位,坚持以城促乡、城乡融合,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根据《工作方案》,到2027年,厦门市将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5个,打造市级乡村振兴精品村30个,在全市原有18条乡村振兴动线基础上,重点打造市级乡村振兴精品动线10条,带动全市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工作方案》给出了具体指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2%以上,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收达到15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1万元,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0左右,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均突破50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中高级版绿盈乡村占比达50%以上,所有涉农镇(街)20分钟内便捷通高速,85%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占比达7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5G网络实现重点村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占比达85%,农村养老设施达到星级标准比例达100%。

  亮点二

  精品建设 让每个村庄走自己的路

  一个个精致的村居点缀在鹭岛的山水之间。夏日里的厦门乡村,满眼皆是美景。美丽宜居村庄如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找到适合发展的道路?

  《工作方案》明确,除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外,厦门市将同步推动打造一批市级精品村和动线,推动厦门市乡村振兴“点上创精品、线上有特色、面上出成效”。

  具体来看,省级示范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较快;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村人居环境居区域前列,全部达到“绿盈乡村”中级版以上水平;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全部建成区级以上文明村,打造1个以上文化活动特色品牌。

  市级精品村围绕“产业化、景观化、生态化、品牌化”目标,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精品,特色主导产业鲜明,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着力打响厦门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市级精品动线注重“串点连线成片”,深挖沿线村庄内涵,以沿线村庄产业、文化、景观节点串连等为主,促进联建共创融合发展,突出“一线一主题”,加强宣传推介,打造形成乡村振兴精品动线品牌。

  厦门市还将开展新一轮村庄分类,深入组织调查研究,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分类结果运用。

  亮点三

  精准施策 推进不同条件基础村庄发展

  分类明确了,便能精准施策。立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定位,厦门市将重点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积极承接城市外溢功能,对不同条件基础的村庄精准施策推进。

  对人口集聚、有发展潜力的村,重点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释放人才动能,加强业态创新,做好“土特产”文章,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有序推进村庄改造提升,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对人口收缩、发展潜力一般的村,重点完善公共服务,适度开展乡村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对文化资源丰富的村,重点加强文化保护,活态传承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客下乡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整体价值。

  亮点四

  破解瓶颈 打好“钱、地、人”组合拳

  此次《工作方案》“含金量”很高,在“钱、地、人”上打出一套“组合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工作方案》明确,厦门市将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合理适度加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50%以上。

  厦门市将衔接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政策,按照支持力度不减的要求,多渠道统筹财政资金,加大乡村产业扶持力度,逐年提高乡村产业投入比例。此外,厦门市将积极运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乡村振兴,用地如何保障?厦门市将强化用地保障。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建设用地,用于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

  强农助农,人才如何聚集?厦门市将突出人才引领,完善驻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加强乡村本土人才和“新农人”培育,深化乡村振兴校地合作、闽台乡建乡创合作。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sm/202407/t20240715_648359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