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当前主要作物田管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16     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做好当前在地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我厅研究制定了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田管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切实抓好落实和技术指导。

  

  附件:1.当前水稻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2.当前玉米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3.当前大豆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4.当前棉花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7月10日 

  

  

  

  
附件1

  

  当前水稻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正值水稻生产的关键阶段,早稻即将成熟收获,再生稻处于抽穗扬花期,中稻陆续进入分蘖拔节期。为切实抓好水稻生产田管,夯实大面积高产丰收基础,现就当前水稻田管工作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一、精准施策,抓好早稻、再生稻田间管理

  1.强化肥水管理。一是做好早稻后期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防范极端天气对早稻灌浆结实影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管理为主,防止后期倒伏。对处在灌浆中期、出现脱肥长势偏弱的田块,增补磷酸二氢钾等壮粒肥,提高灌浆速率,增粒重,防早衰。二是抓好再生稻头季田间管理。对处于幼穗分化孕穗期的田块,间歇湿润灌溉,追施穗粒肥,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一般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3~5公斤。进入抽穗扬花期的,确保有水层,寸水扬花。收获前10~12天,每亩再追施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5~10公斤作促芽肥,促再生芽早生快发。

  2.综合防治适时早收。一是强化病虫防控。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再生稻头季田块在孕穗至破口期,要适时做好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控,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用药,减轻病虫危害。二是做到适时收获。早稻、再生稻头季在全穗转色颖壳90%变黄收割,确保稻谷安全归仓。三是抓好再生季管理。蓄留再生稻尽可能在8月15日前收割,确定留茬高度30~35厘米,适时规范机收,减少稻桩碾压,确保再生季群体苗数,建立适宜高产群体。头季收获后3天内及时上水追施提苗肥,湿润灌溉管理,确保再生季稻安全抽穗成熟。

  二、因田因苗,分类加强中、晚稻田间管理

  1.加强中稻大田管理。一是水分管理。对中稻移栽返青和直播4~5叶期后,浅水-湿润好气灌溉,以利根的发育,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对早栽够苗期的田块,及时排水烤田,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防后期倒伏。幼穗分化至拔节期的田块,要浅水孕穗,寸水扬花。二是及时追肥。对迟播栽群体不足、长势偏弱的田块,晾田后1~2天复水追肥,亩追尿素5~7公斤;推迟轻烤田,促多发分蘖成穗。对够苗至拔节期长势不足、缺肥的田块,可在孕穗初期追施拔节孕穗肥,促大穗,亩追施高氮高钾肥5~10公斤。三是防范高温。茬口早的中稻,要防范高温天气的影响。抽穗时如遇持续超过35℃的高温,田间要保持8~10厘米的深水层,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也可喷施S-诱抗素、二氢卟吩铁、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提升抗逆性。

  2.加强晚稻秧田管理。一是加强秧田管理。防范极端气象灾害,培育壮秧,因秧苗徒长或早稻延迟收割迟让茬的秧田,要适度干旱、二次化控等措施,控长促蘖,防超秧龄“早穗”。在栽前3~4天追施送嫁肥和送嫁药,做到带肥带药下田。二是抢时增密早栽。结合前茬茬口,确保及时腾茬,规范耕整地,抢时移栽,确保播栽密度,亩基本苗7~8万株。做到应栽尽栽,全力落实晚稻面积。

  3.综合防控病虫草害。对部分直播水稻苗后除草效果不理想的选择对路药剂,及时补除或进行人工拔除;关注病虫害测报防治信息,及时做好当前纹枯病、细菌性病害、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无人机飞防要规范操作,推广使用飞防专用助剂,注意周边作物安全,防止药剂漂移产生药害。

  三、稳产提质,规范稻渔综合种养管理

  坚持“因稻而渔、以渔促稻”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严守沟涵或沟坑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10%红线。引导“无环沟”种养模式,减少对稻田耕层和环境的破坏;规范种养技术,适时排水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保护犁底层不过烂过软。种养模式3~4年的稻田,进行水旱作物轮作,避免次生潜育化加重,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好稻田。

  
附件2

  

  当前玉米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受干旱天气影响,夏玉米播种期延长,主播期集中在6月6日~20日,比去年推迟5天左右,当前整体处于苗期-拔节期。为切实抓好玉米生产田管,夯实大面积高产丰收基础,现就当前玉米田管工作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水肥管理

  及时清理三沟,做到畦沟、腰沟、围沟三沟通畅,降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沥去田间渍水,防止产生“哑巴涝”。抽雄授粉期根据降雨情况,注意浇水灌溉,防止“卡脖子旱”。对于受干旱和涝渍灾害影响,苗小苗弱地块,及时追施尿素,亩用量5~10公斤,也可喷施黄腐酸类等生长促进剂,增强玉米根系活力,提高抗逆能力,促弱转壮。于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追肥量根据基肥和目标产量多少定量。

  二、加强综合防控

  在玉米3~5叶期选用专用苗后除草剂进行杂草防除。及时做好玉米根腐病、苗枯病、细菌性茎腐病、蓟马、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选择高地隙植保机或植保无人机开展科学施药,无人机飞防要规范操作,适当加大水量,推广使用飞防专用助剂,注意周边作物安全,防止药剂漂移产生药害。

  三、精准化学控旺

  结合天气条件和植株长势适时、适期、适情开展化学控旺防倒。对水肥条件好、生长过旺、种植密度大的田块,在6~8片展叶期进行化控,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如遇后期可能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适当降低化控剂用量(减量30%~50%),采用高地隙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进行叶面均匀喷施,不可漏喷重喷。

  四、倒伏分类管理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倒伏的恢复能力不同,应根据生育期分类管理。拔节前后玉米的恢复能力强,植株能自然恢复直立,不需要人工扶起,可让其自行恢复;抽雄前后的玉米植株高大,倒后株间相互叠压,人工理顺后,植株仍能弯曲向上生长;灌浆后期的玉米,可10株左右捆扎在一起,防止果穗霉烂,减轻虫害。

  五、抓好中后期“一喷多促”

  抓住大喇叭口期、抽雄扬花期两个关键节点,在重点做好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南方锈病、茎腐病、穗腐病等病虫害防治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喷施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预防后期早衰,采用热雾飞防或微雾滴冷雾飞防等高效施药技术进行“套餐式”作业。

  
附件3

  

  当前大豆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我省皖北地区夏播期间,因持续高温,墒情严重不足,导致夏播大豆比常年偏晚3~7天,目前已播大豆全部出苗,进入了苗后生长阶段。夏季是我省高温和汛期多雨季节,为有效应对灾害天气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切实做好大豆田间管理,确保大豆高产稳产,特提出大豆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一、及时排涝除渍

  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降雨过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沟渠,尽快排除田间积水,确保雨停田干,防止出现苗期涝渍灾害。因渍害造成的弱苗,各地抓住晴好天气及时中耕散墒,对于脱肥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5~8公斤,促进苗情快速转化升级。

  二、预防高温干旱

  近年高温干旱频发,且在大豆不同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抗旱能力不同,对出现的干旱进行科学灌溉。大豆苗期抗旱能力较强,适当干旱可起到蹲苗作用,促进根系下扎和缩短基部节间,提高抗倒伏能力。大豆花荚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遇高温干旱易落花落荚。在干旱情况下,如发现叶片在中午有萎蔫现象,应及时喷灌补水,以增加土壤及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气温,切忌大水漫灌,避免根系腐烂或损伤根系,导致渍害的发生。抗逆剂黄腐酸也可与叶面肥同时喷施,有效减少叶面蒸腾作用,喷施浓度为1000~1200倍。大豆鼓粒期,干旱会造成秕荚、秕粒,降低有效荚数和百粒重,严重影响产量,应及时浇水,并于鼓粒初期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10公斤。

  三、做到合理化控

  “大豆初花期,见花就管理”,初花期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是控制大豆旺长的关键时期。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控旺方法为化学控旺方法,对生长旺盛田块,宜在盛花期用缩节胺等喷施茎叶进行防控。一般每亩用25%缩节胺20毫升兑水20公斤或用15%多效唑50克兑水40~50公斤喷施,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止倒伏。

  四、科学防病治虫

  病害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霜霉病、斑疹病、紫斑病。虫害重点防治蚜虫、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点蜂蝝蝽、飞虱、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近年来豆秆蝇、蛛绵介、孢囊线虫病和病毒病等呈上升趋势,各地要根据病虫预报和实际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对受涝渍害的植株要加强根腐病预防。预防“症青”现象,建议采用大面积统防统治,同是喷施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开展“一喷多促”,实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的效果。

  
附件4

  

  当前棉花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6月中旬入梅以来我省皖南及沿江地区出现多场大范围强降雨,棉田受渍涝灾害影响,为防御后期涝旱急转,还可能出现其它灾害性天气,切实做好棉花田间管理,现提出棉花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排涝除渍

  1.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清理、疏通内外三沟,做到沟沟相通,迅速排除田间明水和暗水,以降低土壤湿度,恢复棉花根系生长。

  2.清洗扶理棉株。倒伏严重的棉株顺行扶起,并培土护根。叶片、茎秆上淤泥较多的应冲洗干净,以促进光合作用。

  3.及时壅根松土。受涝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在天气转晴后应及时中耕壅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降低湿度,促进根系的下扎,增强根系活力,尽快恢复生长。

  4.适时追肥。受涝后棉田养分流失严重,棉花根系受到很大伤害,因此要加强肥料的供给。施肥的方法可以采取根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叶面喷肥可以与营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5~7天喷施一次,连续追施2~3次。土壤追肥以速效性的氮肥和钾肥为主,施肥量根据苗情而定。

  5.适当推迟打顶。对棉花蕾、花、铃脱落较重、生育进程相对推迟及伏桃减少的田块,应增加秋桃以减少损失。打顶时间可比常年推迟5~7天,增加2~3台果节,以增加秋桃数量。

  二、预防高温干旱

  1.适时适量灌溉。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气象变化等情况,在棉田土壤含水量低于萎蔫系数时,若近期无降雨应及时灌溉抗旱。灌溉时,以花铃期浸透60~80厘米深土层、吐絮期浸透50~60厘米深土层为宜。

  2.早晚灌溉最佳。棉田抗旱不宜在温度高、太阳直射时进行,宜在9:00前、18:00后灌水,次日清晨排清。高温季节应推迟至20:00以后灌水。宜沟灌,不应大水漫灌,应速灌速排,有条件时,可喷灌或滴灌。

  三、做到适时化控

  受灾田块灾后加强肥水管理,易造成棉花旺长,应抓好棉田化学调控。化学调控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长势较旺的田块,亩用缩节胺(98%甲哌鎓粉剂)1~2克,长势较弱的田块,亩用缩节胺(98%甲哌鎓粉剂)0.5克或不用,实际用量要根据具体的田块肥力的高低、密度的大小、长势的强弱灵活掌握。喷后如遇大雨,要补喷,但补喷时用量需减半。

  四、科学防病治虫

  雨后草害较重、未封行的棉田,可采用化学药剂对杂草定向喷雾,注意避将药液喷到棉花植株上造成药害。重点关注棉盲蝽、棉蚜、棉红蜘蛛及斜纹夜蛾等的发生情况,及时药剂防治。雨后易发枯萎病、黄萎病,在初发病时,立即拔除病株,集中处理。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tzgg/574313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