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为期4个月的淮河禁渔期结束,平圩淮河大桥下游的渔民又操起了渔网,来赶这趟“银鱼汛”。市面上,也不时有银鱼在售卖,每斤20—30元。
“银鱼汛”时期,张扬着网具的渔船不时游弋在淮河上,这种捕银鱼的网具很特别,网眼细密,张开着撑在船头。下网后,随着渔船加大马力“突突”向前推进,待行驶一段时间便扬起收网,渔民再提网倒出里面的渔获物。远远地看,让一些钓鱼人误以为是电鱼船,纷纷打电话举报,由此也惊动了市渔政及渔业主管部门到现场实地查看。
近日,市渔政部门邀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和大通区相关人员一起到渔政码头,乘船出发。此时正值淮河汛期,河水流动迅速,表明下游的蚌埠闸正在开闸放水,加快汛期河水下泄。渔政船驾驶人金师傅是专业渔民出身,现在是一名护渔员,对鱼情、水情及捕捞情况都很熟悉。他告诉记者,湍急的水流也会影响到鱼汛,娇小轻盈的银鱼只能在水流相对平缓些的岸旁及河湾处聚集,并且,银鱼聚集有时间段在清晨或傍晚,阳光强了就散了。当前在汛期,河水不那么清澈,太阳光照不透,银鱼聚集的时间还要长些。由于渔政船出发时间尚早,河面上还看不到有银鱼捕捞船在作业,渔政人员便沿途向其他渔民小船发放宣传单,提醒渔民安全作业。
渔政船行驶至与怀远水域交界处返航,待行驶至距码头不远处,看到2条银鱼捕捞船在作业,每条船上有2人,1人开船,1人下网。他们待下网后加速行驶一段时间起网,便可捕到银鱼,或多或少,不一而足。
据了解,捕捞船要大马力,船速快,才能捞到银鱼。探入水中的渔网网眼细密,阻力很大,还要选择在上游下网,借助水流,增加速度,而船速快,马力大,自然油耗就高。捕捞银鱼要赶好时机,平衡好投入,要不,捕获量少了,还不够油钱。
银鱼体小、娇贵,当下天气炎热,捕获的银鱼要保鲜,就要用瓶子装上冰水或冰块来降温。
当天,渔民王道新和妻子一道作业,另一条船上的渔民王琪也是如此。王道新年纪大些,他说,当天已捕捞有四五斤银鱼,由于网眼稀,捕捞的银鱼要大些,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渔民王琪说,自己是第一天也是第一次捕捞银鱼,听说现在有了“银鱼汛”,就特意赶制了银鱼网,但因为没有经验,当天的捕捞量少,还不够油钱。
金师傅补充说,捕捞银鱼有着不确定性。目前,在码头下游附近水域,及平圩淮河大桥下游不远处的南岸河湾,都有赶“银鱼汛”的捕捞船在作业。
据渔政人员介绍,银鱼是1年生鱼类,过了6月30日禁渔期之后,在淮王鱼保护区之外,即在平圩淮河大桥下游水域,是允许捕捞的。银鱼体小娇嫩,浑身透亮,营养价值高。银鱼炒蛋、下汤滋味鲜美,是人们喜食的河鲜。1年生的银鱼,即便不捕捞,在鱼汛过后,也都要死亡。作为经济鱼类,适当捕捞可增加渔民收入,也可供应市民餐桌美味。
渔政人员强调,淮王鱼保护区全年禁止捕捞作业,平圩淮河大桥对渔船而言便是红线,不得往上逾越展开捕捞。而淮河出现“银鱼汛”,是淮河水质向好的明显例证。银鱼娇贵,对水质要求极高,可谓是水质的“晴雨表”,一旦水质变差,银鱼便首先死亡不复存在。
随着国家对淮河生态的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淮河水质不断得以改善。近年来,在淮河水质稳步转好的同时,农业部门也积极采取禁渔、增殖放流、加强管理等措施,使淮河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发展。由此,作为淮河水质“晴雨表”的“银鱼汛”每年都得以出现,已成为淮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07/t20240716_645914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