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协同改革先行区聚焦农村资源价值“度量难”、集体资产“经营难”、金融资本“下乡难”三大难题,创新推出资源要素转化、集体经济运营、农村融资服务三大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股份化、资金项目化”,盘活了沉睡的资源资产,发展了农村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夯实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制度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探索资源要素转化机制,破解资源价值“度量难”
针对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市场发育滞后,价值评估认定难的现实问题,创新资源资产评估、营运模式。一是创新土地产权折价入股模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等作价出资,采取市场化方式与投资人共同组建乡村产业发展主体,实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二是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入股模式。由集体经济组织会同社会投资主体委托第三方对区域内的林盘、花木等生态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并作价入股,推动“生态股”向“资产股”量化转化。三是试行财政资金“投改租”。将可由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的财政投入形成的增量资产界定划拨给村集体,充实村集体资产库,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租以获得收益。
(二)健全集体经济运营机制,破解集体资产“经营难”
针对村(社区)项目经营能力弱、集体资产保值经营难的现实问题,创新经济体间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一是强化内控制度。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后利用集体资产采取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注册成立的公司,设立成立决议、内控制度、定期报告“三道防火墙”,公司主要参与市场经营、承担风险,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约定获得稳定经营收益。二是创新合作方式。将乡村优势资源开发与城市人口和资本入乡等改革联动推进,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三是探索利益分配新机制。按照“群众自愿、股份量化、进退自由”原则,探索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合作+分红”联合发展模式。
(三)创新农村融资服务机制,破解金融资本“下乡难”
针对农村产权的金融属性激活难,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实问题,创新融资渠道的拓展与风险分担机制。一是建立抵押资产市场化处置机制。创新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作为不良抵贷资产处置企业组建收储联盟,全程参与抵押物的价值认定、资产监管和风险处置。二是探索农村产权“五方定价”价值评估机制。专门组建由银行、处置企业、借款人、专家和当地村委会推荐人员组成的五方价值认定小组,对资产进行合理评估,交易和处置价值以评估价格为参照标准。三是创新融资风险缓释机制。区级层面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承担抵押资产处置后净损失的80%,金融机构承担20%,引导不良抵贷资产处置由传统的“债务收购—抵押物处置净值分配”向“市场化处置—差额补偿”转变。
二、实践效果
(一)在深化改革创新中促进了资源要素的多元转化
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合作等方式参与市场化项目经营,破除仅租赁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持续拓宽发展路径,多元化盘活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房屋、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乡村资源资产,实现乡村资源资产“变现”。截至2022年底,全区村集体资产达到15.84亿元,近五年实现翻番;盘活闲置宅基地827亩、闲置农房35.77万平方米;有偿退出宅基地262.5亩,利用宅基地建设产业项目35个;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160宗,交易额5.56亿元。
(二)在运管机制创新中推进了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
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农民以产权、现金等资产入股,实现了其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角色的转变,并使其持续享受改革红利。2022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1元,位居四川省第二位,其中财产性收入占比达11.6%;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49:1。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持续探索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新路径,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全方位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动能,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的抵押融资机制,适时研究出台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配套政策,创造独具特色的资产资源盘活利用经验。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7/9/f31e0a63e2ab4d2e98350bc8afd5f3ff.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