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梧州市早稻进入了黄熟期,个别早插田块已开始收获,正值晚稻秧田整地准备阶段,即将开始晚稻浸(播)种。各地在做好早稻后期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要切实抓好晚稻种子消毒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工作。选用优质、抗病虫、适合本地的水稻品种组合并及时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可有效预防恶苗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种子带菌传染的病害发生。
一、抓好种子消毒工作
1.晒种:晚稻种子浸种前应先晾晒1天,以提高种子活力,但要注意避免烈日暴晒。
2.晚稻种子消毒方法:
①咪鲜胺消毒法:浸种8小时后(常规稻种预浸要12小时),用25%咪鲜胺乳油按2毫升兑水4—6公斤浸种3公斤比例,消毒12小时后,可捞起直接催芽。
②多菌灵浸种消毒:浸种8小时后(常规稻种预浸要12小时),捞出后放到50%多菌灵800倍液中浸泡10—12小时,捞起漂洗后即可催芽播种。
③强氯精消毒法:先用清水浸种8小时(常规稻种预浸要12小时),捞起滴干放入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500倍液中消毒8—12小时后,再捞起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按常规方法催芽。
3.药剂拌种具体方法:
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高渗吡虫啉有效成分1克或噻嗪酮有效成分3克,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1公斤种子(以干种子计重),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可预防稻飞虱、稻叶蝉、稻瘿蚊等害虫为害,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橙叶病等水稻病毒病的发生。
二、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白背飞虱传播,重点抓好晚稻秧田期和本田前期这两个关键时期的安全保护,采取“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和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压低传毒虫源基数,降低传毒风险,各地要注意做好防控工作,为下半年粮食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1.选用(抗)耐病品种。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重点,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或避免种植高(易)感病、抗性差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2.推广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水稻播种后用20目以上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可有效阻截白背飞虱、叶蝉为害水稻和传播病害。
3.治虫防病。秧田期采用防虫网(无纺布)育秧或经拌种处理的,移栽前施“送嫁药”一次;没有药剂拌种处理的在一叶一心期和移栽前3—5天各喷药一次,推荐选用药剂为吡虫啉+毒氟磷或吡虫啉+宁南霉素。移栽后约7天施一次药,推荐选用吡蚜酮、吡虫啉、呋虫胺、烯啶虫胺等药剂。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注意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4.及时拔除病株。秧苗期和本田前期,发现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橙叶病植株要及时拔除,埋入泥中。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应及时翻耕改种。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wz/t186474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