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区上河湾镇套子里村养殖大户于艳辉养殖的鸭子在江中嬉戏觅食。在于艳辉家的院子里,上百只鸭子争先恐后地吃食。 本组摄影 梁闯
6月29日一早,九台区上河湾镇套子里村的养殖大户于艳辉在自家小院里忙活起来,刚刚清理完鸭舍,又开始消毒和防疫,接着是科学喂养……随着一盆饲料下去,上百只鸭子争先恐后地扑了上来。“多吃点,吃得多才能多下蛋!”一边喂食,于艳辉一边对记者说,“我们养的都是蛋鸭,蛋期长、产量高,一只鸭子一年能产100个鸭蛋。”
风景秀丽的套子里村,位于第二松花江环流冲积而成的江中小岛上,素有“吉林生态第一岛”的美誉,出产的鸭蛋更是深受八方来客的喜爱。记者注意到,这里的鸭子会成群结队地入江嬉戏寻食。“在江里吃的是小鱼小虾,在院子里吃的是自家种的玉米,俺家的鸭子都是生态养殖!”于艳辉说,她开展庭院养殖已有20多年,在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又扩大了庭院养殖规模,“村里给我们免费发放了鸭雏,现在我一共养了200多只鸭子,靠卖鸭蛋一年能增收一两万元。”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今年,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在家庭养殖业上做足文章,利用帮扶政策为有养殖意愿的村民分发鸭雏,帮助乡亲们发展庭院经济,培育乡村产业新的增长点。以庭院为阵地、以养殖业为载体,如今走在套子里村,农家院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鸭舍,庭院养鸭释放出发展潜力。
为什么要引导村民们通过庭院养鸭子来增收致富?因为“投入小、见效快、占地少、前景好。”套子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士东说,“发展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套子里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松花江中丰富的鱼虾、浮游生物等为蛋鸭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市场上的鸭蛋每个仅卖一块多钱,而套子里村的江鸭蛋每个卖到了4元钱,腌制好的咸鸭蛋更是卖到5元钱一个。
“鸭雏不爱吃食是咋回事?”“鸭雏没精神是啥原因?”针对村民庭院养殖技术薄弱的问题,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还会进行定期跟踪回访,对养殖情况进行实地查看、统计,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并组织村里的养殖户,通过大户带小户的方式解决养殖难题。“以前养鸭,根本不知道还要做防疫。现在好了,驻村工作队领着大伙养,不但能增收,还学到了养殖技术。”村民徐志友说。
“发展庭院养殖,一是要做好防疫,再就是要建好禽舍,这两样要是具备了,庭院养殖的难度就不大了。”于艳辉时常向村民传授庭院养殖经验,这几年,她尝到了发展庭院经济的甜头。“帮扶政策好,自己也要拼!今年我在院里又搭建了鹅舍,养了200多只鹅,入冬卖掉后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于艳辉高兴地说。
产业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利用闲置的院落发展庭院养殖,市委党校驻村工作队给套子里村的村民带来了一条持续生财之道。杨士东告诉记者,他们还打算把生产经营好、技术水平高的农户建设成为符合标准的庭院经济示范户,通过订单统销、电商直销等多种渠道,把套子里村鸭蛋打造成品牌,让庭院经济更好地参与市场、创造收益。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407/t20240705_89303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