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区气温和水温普遍较高,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溶解氧含量降低,缺氧、泛塘和水生动物疾病等养殖风险增加;同时,雨水较多,沿海地区易出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会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应激诱发疾病。根据近年同期广西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广西特色淡水鱼创新团队对7月淡水鱼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一、病情预测
7月份广西淡水鱼养殖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链球菌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诺卡氏菌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鳗鲡疱疹病毒病和圆环病毒病、肠炎病、烂鳃病、指环虫病等。
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主要危害当年和一龄草鱼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患病鱼出现鳃盖或鳍条基部出血,解剖可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6月份本创新团队共监测草鱼样品14份,阳性检出率21.4%(3/14),各草鱼养殖特别是当年鱼种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2.链球菌病:病原为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等,危害罗非鱼、黄颡鱼、金鲳鱼等多种淡海水鱼类;流行水温25℃以上,暴发水温在30℃以上。患病鱼离群独游,间歇旋转或失去平衡;眼圈充血,眼球突出混浊,腹腔肿胀,鳍条基部充血,肛门红肿出血;剖开腹部有黄色或红色浑浊液体流出,肝、脾、肾肿大出血。各罗非鱼、黄颡鱼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危害草鱼、鲢、鳙、鲫鱼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在9℃~36℃均可流行,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病鱼离群缓慢游动,眼球突出,体表充血,鳃、肝、肾颜色较淡,呈花斑状,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各淡水鱼养殖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4.大口黑鲈虹彩病毒病:病原为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主要危害大口黑鲈,全年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25~32℃高水温期。该病通常无特征性临床症状,部分病例可见病鱼失去平衡,体表溃烂,溃烂处呈鲜红色,裸露肌肉坏死并有出血,鳍基部常见红肿、溃烂,溃烂处易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解剖可见鱼鳔增大或发红,有时鱼鳔中有黄色或褐色蜡样分泌物,眼有白内障,或伴有心腔血块聚积,鳃动脉扩张淤血呈“血窦”。急性感染以头部出血为主。各大口黑鲈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加强苗种检疫。
5.诺卡氏菌病:病原主要是鰤诺卡氏菌,感染宿主范围广,大口黑鲈、鳜、乌醴等鲈形目鱼类最易感。该病25−28℃时发病最严重,气温下降后发病情况有所缓解;病程长,病鱼前期无明显症状,中期开始表现出少食、反应迟缓等症状,后期出现体表溃烂出血、肛门红肿、腹部肿大等临床表现;剖检可见病鱼肝、脾、肾、肌肉等出现大量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部分鱼心、卵巢等也可观察到结节;自然发病率为35%−60%,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明显发病时已较难治疗,死亡率较高。
6.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可危害鳜、大口黑鲈、乌鳢等多种淡水鱼类,为鳜鱼养殖头号疫病,水温25℃~34℃时易发病。病鱼体色变黑,鳃贫血呈苍白色,腹部和鳍出血;解剖可见脾肿大呈暗红色,肾肿大有出血点,肝脏发白有出血点,常见有腹水。各特色淡水鱼养殖特别是鳜鱼养殖地区应重点关注并做好预防,加强投苗前检疫和疫病监测。
7.鳗鲡疱疹病毒病和圆环病毒病:病原为鳗鲡疱疹病毒(AHV)和鳗鲡圆环病毒(EeCV),两者常混合感染,可感染美洲鳗、日本鳗、欧洲鳗等,多在4-8月份高温期(24-32℃)出现,主要危害鳗鲡的黑仔和幼鳗(规格10-50g/尾的鳗种),成鳗发病较少;发病鱼“嗜睡”、摄食差,体色发白,头部水肿、发红、下颌有点状出血,体表黏液增多、脱落,严重时表皮溃烂、“穿孔”,鳃丝严重(充)出血、烂鳃,肝脏肿大、淤血发红,脾脏发黑肿大,胆囊、肾脏肿大,肠道发炎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6月份本创新团队接诊鳗鱼病例2例(来自来宾和隆安),均为疱疹病毒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死亡率高、损失大,鳗鲡养殖地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8.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水温25℃~30℃为流行高峰,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应重点防控。
9.柱状黄杆菌病:俗称“烂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传播快,病程长,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该病在水温15℃以上易发生和流行。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应引起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的重视。
二、预防措施
7月份是全年气温和水温较高的月份,各种水生动物生长迅速,摄食旺盛,池塘中残饵及排泄物增多,易造成水质恶化,水体中病原微生物增加,天气恶劣多变易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各种病害暴发增加,需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一)加强苗种检疫和病害监测。通过投苗前的苗种检疫,从源头上选取优质苗种,杜绝苗种携带病原进入到养殖环境中,保障苗种质量;养殖过程中,注意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病害监测,时刻监控养殖动物的病害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征兆,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二)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做好养殖池塘工具消毒工作,定期用国标渔药氯制剂、碘制剂或生石灰等对池水消毒,及时调节水质或加注新水,保持优良水质环境;减少饵料的投喂,保持合理养殖密度,减少应激因素和改善养殖环境,加强巡塘,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保持池塘溶氧充足。
(三)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和加强水质管理。台风、雷雨天气频繁,养殖池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加强巡塘,注意观察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发现缺氧应及时加注新水、并采取增氧等措施,必要时投放增氧剂;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台风、雷雨前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并添加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及抗应激药物,防止水环境突变产生应激而暴发病害。
(四)及时报告疫情,做好无害化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等异常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及时打捞死鱼,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地乱扔,以免病原传播;同时要对打捞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传染。
(五)规范使用药物,适当补充营养。一旦发病,要认真检查,仔细分析,可送样到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病害防治中心检测诊断,针对性防控。用药时做到科学、规范使用药物,选择“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已批准使用的药物,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定期投喂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xgk/ztjj/gxcxtd/zjgd/t186159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