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资讯 > 正文

阳泉:“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02     来源: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蔬果种植大棚里,物联网设备成了农作物的“保镖”,实时监测蔬菜生长情况;蛋鸡养殖场里,智能喂料、清理、包装设备“一键启动”,让养殖更轻松;电商数字化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农资下乡、山货进城更加快捷顺畅……阳泉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和迭代升级,不断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5G+开启农业增产提效新模式

  阳泉高新区杨家庄乡高垴庄村庙岭。原先6个人养3万只鸡,现在1个人养10万只鸡。现在30万只蛋鸡创造的经济效益,相当于过去200万只蛋鸡创造的经济效益。

  人员大大缩减,效益却成倍增长,支撑这一巨大变化的是什么?“数字赋能,信息技术与传统养殖业的深度融合,5G+智慧养殖催生这一变革。”在阳泉天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龙江答道。

  鸡舍内安装了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时长及强度等环境指标能实时在设备上显示。当某一项指标低于或者超过设定范围,系统会控制各项设备启动,直至指标恢复正常。“我们公司率先搭上数字农业的快车,为养鸡场筑起了‘智慧巢’、装上了‘智慧脑’、换上了‘智慧芯’。”陈龙江说。

  阳泉矿区沙坪街道大村村,瑞峰养殖场也因数字技术而蝶变。鸡舍内,工人按动智能控制系统开关后,自动料线就能将饲料送到蛋鸡养殖笼架。“6栋鸡舍都安装了自动料线和自动水线,能按照不同时期蛋鸡生长所需的营养确定投喂次数。”养殖场负责人王钧介绍,“智慧养鸡场颠覆了传统养鸡方式,省时又省力。目前,养殖场存栏6万只蛋鸡,用工只有几人。”

  数字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让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推动着现代农业发展。

  平定县冠山镇王家庄村的大棚里,藤绿果红、生机盎然。大棚里种菜,除了栽苗、采摘需要用工,其他各环节几乎不用人工。育苗有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大棚的管理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操控。“一个占地3亩多的四季蔬菜大棚,智能补光灯、智能通风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只用手机就能操控。自从用上5G和大数据,管理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翻番。”村党支部书记任建华介绍。

  数字技术让农业更“特”更“优”

  阳泉地处太行山干石地区,很多区域土层薄,发展传统农业先天不足。但这里的种植业、养殖业却发展得红红火火、别具特色,涌现出鱼菜共生、方舱种银耳、5G+智慧养殖等农业新兴产业。

  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数据要素与农业全过程有机融合,正驱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也让阳泉市的农业产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样的农业模式,着实让人开了眼界。盂县东梁乡寺家坪村的鱼菜共生基地里,有29个种菜池和7个养鱼池。智能循环水控制系统将养鱼的水进行微生物分解处理后,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用于种蔬菜;池里种植的蔬菜吸收了水中的养分,水体净化后回流到鱼池,实现了“一水两用”。“消杀、控温、增氧……虽然养鱼是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精细活,但有了智能系统和设备,变得简单许多。”项目负责人曹有旺说。

  平定县岔口乡红育口村,银耳方舱内银耳“竞相绽放”。银耳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都需要精确控制。这些全靠精密设备和5G技术完成。“方舱中安装有灵敏的探测设备,银耳生长所需的各项环境指标等能精准探测、自动调节。我们只要检查银耳长势,给银耳调换位置就行。”在银耳方舱工作的村民李秀卿说,4个方舱全部投用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十多万元。

  数字技术“大显身手”,“数字农田”“无人农场”“智慧渔场”等场景相继涌现,阳泉的“土特产”也随之增加了不少。除了常见的草莓、樱桃、苹果、玉露香梨,一些“新特产”也备受人们青睐:银耳、火龙果、羊肚菌、“阳光玫瑰”葡萄、大龙虾、鲟鱼……这些稀罕农货成为阳泉市“特”“优”“精”农业“家族”的新成员。这些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产业也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数字应用让乡村治理更高效

  乡村治,百姓安。2021年,平定县入选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平定县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县域全面覆盖、部门协同联动,按照“组建一个中心、搭建三大平台、赋能六大模块、拓展N项应用”的“136N”工作思路,已经初步建成“全领域布局、全过程覆盖、全要素汇集、全方位保障”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体系,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数字下乡,村务上网。“数字乡村党建馆以展览馆为基础,集游览参观、村务公开、经验分享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我们村乡村治理、农文旅发展的新亮点。”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宏说。在数字乡村党建馆里,通过LED大屏幕、触摸互动屏、3D折幕投影、讲解机器人,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王炭咀村的变化和乡村振兴的路径。数字乡村党建馆为“智慧王炭咀”提供了平台,村务公开、民生服务、网格管理、景点运行、数字监控等功能在这里实现数据管理,提高了村“两委”的工作效率。

  除了改变了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方式,数字技术正改变着乡村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

  平定县连翘资源丰富,有人工种植和野生连翘5万余亩,连翘产量很大。传统的交易方式,工作效率低、资源整合难,还存在着供需难以衔接的问题。平定县打造的连翘产业数字化平台,在农户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

  打开“翘益农”微信小程序,成交信息、供需大厅、成交大厅等子模块一目了然,收购商、村集体、成交单价、成交总价、成交时间以及七日最高单价、七日最高总价、七日平均单价等信息清楚明了,农户、收购商可以发布信息,便于双方互选。平台还可以吸引其他省、市农户或收购商参与交易,提升平定连翘在全国的影响力。“连翘产业数字化平台可以规范连翘交易行为,推动产业一体化管理,对县域产业规划也有重要意义。”平定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增明说。

  数字技术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许多农民有了新本领,成了“电商达人”。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公布全省农村电商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名单,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党支部书记赵琪榜上有名。他依托快手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为村里的草莓“代言”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让后元吉村的草莓成了“爆款”。眼下,正值草莓丰收季,他工作之余不是在草莓种植基地直播销售接单、组织村民采摘,就是在送货的路上,忙个不停。“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我们村干部要先行一步,当好信息时代的新农民,用好数字化新农具,让好的农产品带来更多效益。”赵琪说,“利用直播,基地的草莓卖得很好。”

  利用电商“指尖上”备春耕、乡村e镇给本地农产品搭起销售“高速路”、智能农机具解放更多劳动力、智慧视频监测“信息哨”及时预警助力森林草原防火……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nxi.gov.cn/sndt/snlb/yq/202406/t20240624_95938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