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超过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记者从近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然资源部批复安徽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安徽省围绕“一降两挂三提升”改革目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新模式盘活存量土地
“以重大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为切入点,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方成介绍,安徽省把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在规划设计、选址选线、土地供应、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从源头上破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比重高的难题。
特别是在存量土地盘活方面,安徽省坚持从存量中找增量空间,深入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2023年,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6.56万亩、闲置土地8.42万亩,处置率分别高于自然资源部下达年度任务9.5和40个百分点。
安徽省推广工业低效用地“健康体检+土地管家”模式,从过程中提升土地使用效益。政府部门依据工作职责,对企业造成的闲置和低效用地监测监管,建立“健康体检”机制。引入律师、会计师、城乡规划师等专业力量建立“土地管家”机制。合肥市高新区首创“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制度,2023年,该区以占全市约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12%的GDP和超20%的税收,规上企业利润占全市的42%。
推进“亩均论英雄”
在综合改革试点中,如何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牵引,发挥工业项目效益评价作用,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潘峰介绍,安徽省以县(市、区)为单位,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为主要指标,将工业企业评为A、B、C、D四档,分类实施正向激励、反向倒逼。通过改革的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制造业提质增效,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分别为20.8万元、405.8万元。
安徽省着力提升新增产业项目土地使用效率。2023年,全省开发区“标准地”项目的亩均税收约为开发区亩均税收的1.5倍,12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标准地”出让面积占产业用地出让的96%,其中102家开发区实现100%。
自2021年“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实施以来,安徽省充分发挥改革牵引作用,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做优土地这个“分母”,做强效益这个“分子”,有力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做法获《2024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推广,全国首届“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交流会也在安徽召开。
全周期节约集约用地
近年来,安徽省在抓交通项目扩投资中,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了耕地保护与交通项目建设协同发展。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孙东根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连续跨越增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在抓项目扩投资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链路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其中,在规划阶段,推进“行业融合”,统筹布局集约用地。将交通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把“一张图”作为行业融合的重要抓手,为工程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打好基础。统筹公路、铁路等通道资源,降低对土地的分割,减少总体用地规模。加强工程建设协同性,实现资源有效循环、节约用地。
在设计阶段,推进“专业融合”,精细设计减少占地。在保证功能前提下,压缩路基断面宽度,将征地宽度降至最小,贯彻低路堤设计理念,减少永久占地。为互通立交“瘦身”,合理选择互通立交形式,使整个互通布局紧凑,可有效减少占地。综合设计取弃土,通过挖方岗地取土、路侧凹地弃土的方式,不仅少占地,还增加了耕地面积。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07/t20240702_645815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