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也叫虎坚果,原产于埃及和印度尼西亚,我国1960年从保加利亚引进。它是原生植物,不含转基因因子,为优质、食药同源的健康食材。油莎豆本身非常好吃。生吃鲜豆口感集花生、核桃和荸荠于一身,既有坚果的清香,又带点清甜;炒熟了吃更香,类似奶油和椰子的混合味道。煮着吃口感脆甜,比花生米要香。
“利用油莎豆榨取的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一般达80%以上,其中,油酸含量在60%-65%,亚油酸含量在15%-20%,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油莎豆油油质清纯,食味醇香,其营养价值可以和橄榄油相媲美。目前,我们课题组重点围绕油莎豆油脂/淀粉绿色高效提取、功效因子挖掘及功能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了系列研究,相关研究也为油莎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魏长庆说。
咬定“金豆豆”不放松
说到三师五十四团兴安镇(以下简称“团镇”)油莎豆的发展,有一个特别的机遇必须提及。2023年,油莎豆被国家卫健委纳入新食品原料目录,这标志着油莎豆这个新的植物食用油原料被国家认可,以有效破解大豆替代作物难题,也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团镇紧抓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油莎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油莎豆产业联合研究院种子繁育中心、高产栽培研究中心、机械装备研究中心、油脂研究中心等八大中心,与油莎豆加工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完成油莎豆全产业布局,加强系统研究,促进成果转化落地。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补齐补强油莎豆全产业链。
“油莎豆具有‘四高、三新、两不争’的优势,即高出油率、高产量、高收益、高增值的特点,具备新型油料作物、新型饲料作物、新型能源作物等多种产业功能,以及不与粮食争土地、不与油料争替代的综合开发效益。”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家平介绍说,油莎豆是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综合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的新兴经济作物,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油料作物。
经过多次考察学习,和全国各个研究院、大学接洽过后,团镇党委班子成员认为要抓准时机,大力发展油莎豆产业,为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能力贡献兵团力量。
新模式新技术做后盾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绿洲作物高效生产与农业环境保护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自2019年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家平带领团队致力于南疆风沙区油莎豆高效种植技术研究,并制订了《南疆沙区油莎豆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家平说:“农业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落地到基层群众,而基层种植经验补充了科研工作者对油莎豆规模种植和产业推进过程的认知和不足。我们与团镇领导班子沟通衔接油莎豆种植技术规范、产业规划、政策补贴和市场行情信息,取得一致意见,为团镇油莎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械化收获是困扰油莎豆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但这个难题被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蒙贺伟团队攻破了。蒙贺伟说:“油莎豆收获机械设备研发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投入实际生产,收获效率得到迅速提升。”
5月26日,首届油莎豆国际产学研研讨会暨未来食品创新国际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圆满结束,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引进的国家级人才团队分享了《油莎豆:从种植到食品应用》的专题报告。
新技术牵手新模式
“团镇已建成全国油沙豆单体面积最大的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已与多家科研单位、大学、企业等项目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共建油莎豆产业园,探索兵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兵团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团场综合实力。”陈军说。
据了解,目前团镇油莎豆产业研究中心已逐步趋于成熟,依托石河子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江南大学、新疆大学等学校的专家学者,积极探索从油莎豆种子研发、水肥一体化、机械研发与产业深加工体系等方面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推动形成产、研、推一体化发展格局。
油莎豆繁育技术体系逐步建立,高效机械收获装备研制与农艺配套技术研究取得巨大进展;高效加工产业基地初步建成,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油莎豆全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
经过多年发展,团镇与合作科研单位已探索出“科研单位/高校+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示范推广模式,从而为形成油莎豆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据团镇方面统计,2023年团镇油莎豆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占团场耕地面积的近二分之一,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示范基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加工产值超过1亿元。
原文链接:http://nyj.xjbt.gov.cn/c/2024-06-20/83428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