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夏季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公元前七世纪,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是最早确定的四个节气之一。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日。2024年的夏至交节时间为6月21日04:50:46,农历甲辰年五月十六。“至”是“极”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长至”。《恪遵宪度抄本》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口市这天的白天约为13小时,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省漠河县可达17小时以上。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北极圈(含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正值隆冬,南极圈内是极夜。我国大陆目前有5个北回归线标志点,分布在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北半球的白天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长。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云:“夏至,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说明春天播种、发芽的万物到了此时都生长到了最大、最茂盛阶段,无论草木、作物都是如此。夏至节气到来,各种瓜果都开始成熟,动物的繁衍、生长也到了最快的季节。夏至有三候,“初候,鹿角解。”鹿属阳,角朝前生,夏至到而阳气最盛,盛极而衰,阴气开始上升,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与鹿相对的动物是麋,属阴,冬至后阳气开始上升,麋角开始脱落。世间万物真是神奇。“二候,蜩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雄性的知了感知到了阴气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草药,又名地文、守田等,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此物因阴而生,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这三候都说明夏至节气到来后阴气开始出现,阳气开始下降。而半夏这种草药恰恰可以治疗因至阳之气而导致的一些疾病。万物相生相克之理在此处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淮南子·时则训》除了上面三个物候特征外,还加上“木堇荣”。木堇即木槿,是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中部地区,耐干燥和贫瘠,适应性极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此花花色鲜艳,变种很多。因此,把木槿花作为这一季节的物候代表是有道理的。
夏至之后,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较多,此时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故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抽穗灌浆都需要充足的水分。《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农谚云“夏种不让晌”,说明夏季作物生长快,没有播种的作物要加快播种,不能延迟。已播的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苗全苗壮。这一时节,各种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还容易滋生多种病菌和害虫,必须重视中耕锄草,或采取多种植保方法保障增产。在华北平原地区,飞防成为新世纪以来常用的植保措施,既省力又省钱,很受农民的欢迎。如果一家一户打药,费工费钱不说,由于不可能统一行动,一家打药时把害虫驱赶到邻居田里,邻家打药又把虫赶回来,效果很差。后来采取“统防统治”,效果好多了,但依然存在着害虫被驱来赶去的问题。现在实行飞防,短时间内立体打药,害虫无处藏身,农民可以放心了。
夏至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到了全年雨量最多的季节,也会出现一些极端的由于对流天气而带来的强降水,需要注意防范。此时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季节,频频出现大雨甚至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或地质灾害。
我国农历中历来有“冬九九”和“夏九九”之说。“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其中,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夏九九”的流传虽然没有“冬九九”那样广泛,但它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而且,由于我国南北温差夏季小于冬季,故“夏九九”歌的适应性更加广泛。湖北省老河市有一座禹王庙,其正厅大梁上刻着《夏至九九歌》,代表着南方“夏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农村流传的“夏九九”歌为: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并逐渐上升,进入“三伏天”后到达年内最高温。夏至后第3个“庚”日起,即小暑到秋分之间,即进入“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从夏至这天起,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岁时广记》中有“三伏节”的记载:“阴阳书曰‘夏至逢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是谓之三伏,曹植谓之三旬。’”“德公二年,初作伏祠。”如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但无论中伏是多少天,都要立秋过后才到末伏。2023年的三伏天为: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有意思的是,“三伏天”的英文翻译为“dog days”,真是热成狗啊。从源头看,古罗马人认为一年中7、8月份的酷暑是天狼星造成的,而天狼星的英文为“the dog star”,可见,把“三伏天”翻译为“dog days”十分贴切。中国农谚云:“夏至狗,无处走”,东西方文化在此居然取得了高度一致。
古人没有空调,主要的防暑工具就是扇子、雨伞、凉帽、凉席、竹夫人、瓷枕等。其中,扇子是夏令必备引风之物。相传,扇子是舜帝所制,早期可能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扬谷工具和煽火用的厨具,后来才逐渐演变为成防暑驱热的凉具,现在已经演化为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即扇文化。在传统戏曲中,扇子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扇子的种类很多,如棕榈扇、蒲扇、团扇、折扇、绢扇、羽毛扇、纸扇、檀香扇等等。制作扇子的材料主要有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以及棕榈叶、槟榔叶、麦草、稻草、蒲草等,经过能工巧匠的镂、雕、烫、钻,千姿百态、造型优美的日用工艺扇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如果再加上名人挥毫题诗作画,扇子的文化意蕴就更浓了。当下流行的折扇是自明朝初期开始使用的,清朝时达到顶峰,文人雅士人手一个,其文化价值大于使用价值。扇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可以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数量来佐证。目前,江苏苏州檀香扇、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子、重庆荣昌折扇、四川自贡龚扇、广东新会葵扇、湖州羽毛扇等传统制扇工艺均被列入。扇子在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国家都很流行,如日本、韩国。日本就有桧扇、蝙蝠扇等,在丝质的团扇上题诗作画也是日本文人的一种雅好。我自己就收藏了一个日本画家作画的团扇,很是漂亮、雅致。夏季到来,酷暑难耐,古人普遍利用各种纤维质料制成的凉席来降温,如苇席、籘席、竹席等,王公贵族也有用象牙丝编制凉席的。瓷枕也是古人普遍使用的防暑卧具。也有用竹枕的,即称竹夫人,又称百花娘子、竹姬、青奴等。在一些古画中,可以看到贵族男子抱着竹枕午间大睡的情形。其实,农人把小溪边的青石板打扫干净了,倒也可以在阵阵蛙声和习习凉风中安然入睡,一扫白日里劳作的疲乏,说不定比抱着竹夫人之类的奢侈品还要凉快。“过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即使在炎热的盛夏,农人还是要辛勤劳作的,享受只是公子王孙的特权。
古人称夏至为“夏节”、“夏至节”,一般通过祭祀地神等活动祈求灾消年丰。据文字记载,祭地活动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在历代祭祀中,地坛祭地是夏至节的重要内容。地坛建于明嘉靖9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专为祭地之用。每到夏至这一凌晨,皇帝亲临地坛,条招“皇地祇”、“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及本朝先帝之神位,曰“大祀方泽”(古时祀典分大祀、中祀、群祀三等级),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清代沿袭明制,历代皇帝都要地坛祭地。祭祀活动十分隆重,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到送神全过程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可达两小时之久。看来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体力活,所以当皇帝年迈时,一般不亲诣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祭。其中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由亲王、皇子代祭。从1531年到1911年,先后有明清两代的15位皇帝在此举行祭地活动,其中正祭皇帝亲祭174次,恭代207次。
除了祭祀,一些朝代还有其他相关活动。比如据《辽史》记载,辽代“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清嘉录》记载,清朝“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有的朝代在夏至日还放假,如宋朝百官放假三天,清朝一天。
夏至日长夜短,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被誉为中国大陆最北端的村庄,这一天白天最长竟可达19个小时!同时,夏至前后,北极光开始出现,形状各异,有条状的、带状的、伞状的、扇状的、片状的、葫芦状的、梭状的、圆柱状的、球状的等等;颜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相间,色彩分明。由初升到消逝,其间变幻莫测,五颜六色,缤纷绮丽。观测极光通常都是在每年夏至前后的夜晚,因此,从1991年起,漠河县就在夏至这一天举办北极光节,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欣赏奇异的北极光。
盛夏烈日炎炎,文人们在乘凉之余也留下大量诗句。最有名的当然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了,这句诗说明夏至之后空气对流旺盛,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形成骤来疾去的分散性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被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车辙雨”。刘诗当然是借雨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感情。
竹枝
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唐)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
张耒(宋)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日作
权德舆(唐)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令狐楚(唐)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白居易(唐)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唐)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之一)
陈与义(宋)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之二)
陈与义(宋)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至
范成大(宋)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
范成大(宋)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过东市二绝(之一)
洪咨夔(宋)
插遍秧畴雨恰晴,
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
横坐牛腰趁草行。
夏至过东市二绝(之二)
洪咨夔(宋)
涨落平溪水见沙,
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
蔌蔌冬青几树花。
夏至後得雨
苏辙(宋)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之一)
魏了翁(宋)
书生只惯野人庐,
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微阁上四厨书。
夏至还留下了“杯弓蛇影”的故事,这是在中学课本里学过的。故事出自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描写的是应劭的祖父应郴在夏至这一天邀请下属杜宣喝酒,当时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其影子映在酒杯里呈蛇状,杜以为杯中有蛇,但不敢不喝,回家后便觉腹痛,怎么治都治不好。应郴听说后再一次邀请杜宣前来喝酒,并告诉他杯中之蛇影其实是墙上之弓所映,杜于是痊愈。故事表示疑神疑鬼,庸人自扰。相近的故事还出现在《晋书·乐广传》中,只是人物不同。这个故事其实与夏至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发生在夏至那天的故事而已。
与夏至相关的农谚也很多。
不过夏至不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有雷三伏热
爱玩夏至,爱眠冬至夜
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馄饨免疰夏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
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夏至无雨三伏热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夏至闷热汛来早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夏至狗无处走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夏至。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了。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kpxc0525/20240621/98469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