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宣县立足区位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现代设施农业并加速产业化,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持续加力。
设施农业有“智慧”大脑
走进武宣县城郊型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带武宣镇长寿片区,映入眼帘的几十个大棚设施蔚为壮观,棚内400多亩蔬菜瓜果喜获丰收。这里引人注目的不止丰收景象,还有科技感十足的“智慧”设施。
基地内,控制系统、过滤器、智能水肥一体机、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降温系统、自动通风系统等智能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颠覆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群农耕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庆伟说:“我们通过5G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生产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同时还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
据悉,该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项目以发展蔬菜农业产业为基础,打造标准化现代化高效示范园区。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每年给当地群众带来34万元租金,可吸纳群众20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92万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区2000亩。同时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综合体示范项目,建设粮油量化生产示范基地2300亩、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基地500亩、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500亩。
武宣县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上持续发力。近年来,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农业项目10个,投资额超20亿元,其中投入设施农业达85%。成功引进贵州省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铂天长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着力打造标准化现代化的高效示范园区,为高效设施农业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设施农业绘就好“丰”景
时下,桐岭镇四安村“富玉四安”千亩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内,360亩大棚设施蔬菜正值丰产期。园内种植有辣椒、黄瓜等,黄皮尖椒每天由基地工人新鲜采摘、分类包装、装车调运外销,呈现一派丰收繁忙的喜人景象。该产业园集休闲旅游于一体,生产、加工、销售高度融合,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解决就业人口近100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武宣县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正以昂扬的姿态,策马扬鞭快步向前。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面积30亩以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18个,总面积2600多亩,成功打造“富玉四安”果蔬基地等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持续推进桐岭螺山生态陆基圆池养鱼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设施渔业达200多亩;大力推进康顺鸭产业示范园区、金陵国家级生猪全产业链示范园区等现代产业项目延链扩链,全县建成规模养猪场145家,其中存栏量5000头以上养猪场达25家。
同时,武宣县以打造肉牛全产业链、生猪全产业链、食用菌全产业链为重点,致力于农村产业链加速融合,设施农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实现设施农业建设多元化、农民增收多元化,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8229元、增速7%,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了“两提升”。
设施农业点燃发展引擎
“武宣县聚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设施农业不断提质增效,有力助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武宣实践新篇章。”武宣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谭其欣说。
今年3月,广东一亩田“沃众田”数字农业生产模式在武宣全面落地。该模式以“新品种 新技术 新渠道”的创新运营理念,服务13000亩土地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以数字渠道拓展武宣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产业带及乡村产业数字化纵深发展。这是武宣县大力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设施农业在保增产促增收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在组织、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武宣县研究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形成有效管用的工作机制,引导各参与主体协调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农业设施建设和优化升级;围绕生产各环节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出台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本投入开发高效设施农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生产经营模式;深入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注册的经营主体有73家,全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100%。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cyfp/t185663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