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风调雨顺,加上管理科学,预计小麦亩产能达1000多斤。”“三夏”时节将至,南京市高淳区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君伟开始忙碌起来,合作社不仅要管理自有的1500多亩小麦,还为周边600多户4万多亩小麦提供农资农技农机服务。统计显示,南京市像高淳区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超过1万家。1万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如一个个茁壮成长的“活力因子”,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持续增收、乡村全面振兴。
培优育强,规模种植效益攀升
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通过读书“跳出农门”在城市立足,自己大学毕业后却返乡创业,当起了职业农民……在高淳区东坝街道,汪君伟一家祖孙三代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同样是种地,汪君伟的想法和爷爷完全不同。汪君伟说,一家一户式的分散农业生产已不适合新时代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2014年,汪君伟买来第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插40多亩秧苗。很快,第一台植保机、第一台大型收割机、第一台无人机等,纷纷被“请”进了合作社。
相较于传统农户的分散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日常管理、技术应用、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现在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装备40余台(套),农机手12人,犁耕深翻、植保服务面积从每天几十亩发展到日作业能力5000亩。”汪君伟告诉记者,有了机械化、智慧化的保障,他又尝试拓宽合作社的服务领域,目前服务周边农户4万多亩土地的耕、种、管、收、储、销等全产业链条。合作社先后获评“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从过去的完全依靠人力到如今的科学种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更牵准了“亩均效益”这个牛鼻子,有力推动农业走上现代化轨道。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目前全市纳入全国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达7616家,其中省级237家、市级3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34个,其中国家级42家、省级8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6家,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超过80%。2023年家庭农场销售收入35.6亿元、农民合作社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1469.5亿元;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户均40.5万元,年销售额超50万元的家庭农场达1244家;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超亿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72家,超百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南京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三产融合,整合要素延链壮链
进入5月中旬,位于江宁谷里张溪社区的蓝卉庄园内,一株株蓝莓树随风摇曳,一串串蓝莓果在青枝绿叶间探头探脑,游客们悠闲穿梭,不时摘一把蓝莓塞进嘴里,鲜甜爽口。经过8年发展,蓝卉庄园知名度越来越高,南京富蓝特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已发展成为集农业种植、智慧加工、农业观光、亲子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的聚合型经营主体。
谈及走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富蓝特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云认为是“机缘巧合”。“2017年,蓝莓还没成熟,我就琢磨制作蓝莓月饼,结果当年爆火,卖出了几千份。年底又想着卖蓝莓酒,销售额也有数十万元。从此,我认定农业不能单纯发展一产,必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张云介绍,随后合作社与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合作,先后开发出新品种鲜食蓝莓、蓝莓盆景、蓝莓酒等8个系列15个单品,丰富了合作社产品体系,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0年,合作社又打造了“蓝卉拖拉机乡村体验乐园”,推出亲子DIY项目,让广大市民亲手采摘蓝莓鲜果,制作蓝莓果酱等产品,大大拓展了园区业态。去年,该合作社蓝莓鲜果销售400多万元,蓝莓果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销售200多万元,亲子、研学、采摘等农文旅融合销售160多万元,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在南京,以富蓝特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南京积极引导主体“接二连三”,拓展延伸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培育8个产业联盟,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3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二三产业总产值接近398.6亿元,同比增长14.6%,培育休闲、观光、创意农场400余家,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合作社86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合作社186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企业162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实现综合收入超140亿元。
联农带农,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作为带领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推动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和就业机会,进而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
作为南京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六合区马鞍街道的大圣水芹已有100多年种植历史。此前,村民多以散种为主,产量上不去,也卖不出好价钱。2005年,7户水芹种植大户牵头成立南京市六合区大圣水芹专业合作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现有成员132户,年产值4485万元,带动农户1630多户,实现农民增收3380万元。
从南京市六合区大圣水芹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难看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联农带农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无独有偶,六合区竹镇镇竹墩社区集体领办的冬日艳丽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方面也发挥重要示范带动作用。他们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长期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为当地村民增收40余万元。去年,合作社又与周边近100户农户签订订单式种植协议,带动了更多农户增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主引擎。南京市各主体通过“保护价收购”“土地入股分红”“交易额返还+二次返利”以及“二次分红”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统计显示,南京单个家庭农场户均雇工2到3人,吸纳周边农户就业超过1.5万人,受雇农民年增收4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社入社成员近25万人,2000多家合作社实现了“二次分红”,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5/24/art_12435_112525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