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资讯 > 正文

智慧种田?越种越甜

发布时间:2021-06-18     来源:      作者:    

  无人拖拉机卫星平地、无人拖拉机旋耕、自动灌溉系统……在芜湖市峨桥镇中联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一台台搭载了数字化管理设施的高科技农机,在田里轮番作业。

  耕种农忙时节,中联智慧农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勇富,顶着草帽,站在地头,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智慧稻作,让种田变得更智能,旋耕机不用农机手,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作业效率。”

  袁勇富说的智慧稻作,是中联农机在智慧农业领域赋能的水稻全程标准化种植,这项引领性技术,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

  

  中联大数据驱动智慧农场里,无人农机正在田间作业。人民网 张俊摄

  “通过实施这套技术,去年从示范田产出的‘智慧芜湖大米’,实现了精准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既省了成本,效果又好。”袁勇富继而补充道,化肥农药综合成本亩均节约108元、增产14.3%、节氮21.8%、节磷14.3%、减药30%左右。

  中联重科副总裁熊焰明认为,智慧农业一定是要让农事生产变得简单而快乐的一个行业,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乡村振兴的应势而为。

  在他看来,所谓智慧稻作,就是将5G技术、现代农学、智慧农机等应用于水稻耕、种、管、收、烘全过程,实现生产作业从粗放到精确、从机械到智能、从有人到无人。换言之,就是可以在数字的指导下,在互联物联的推动下,能够实现智能控制,既能够让机器操作实现无人化,也可以让种田实现无人化。

  那么,这套智慧农业技术究竟“聪明”在哪里?

  首先是立体化感知农业信息。以前种地主要靠老把式的经验,每家每户的收成不一样,每户每年的收成也不同。“因为传统农业种植没有标准化,更谈不上数字化。”熊焰明坦言,而智慧农业则是用现代技术,把农事经验数字化,继而让农业生产标准化,

  

  中联农机无人驾驶旋耕机在田间作业。人民网 张俊摄

  正是因为有了智慧农业,让过去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中联峨桥示范田成为历史,通过“云”科技、大数据,享受精准气象、遥感观测、水肥一体等智慧服务,点鼠标代替了动锄头。

  今年,中联峨桥智慧农场以点带面,联合芜湖各县区40户农业经营主体,将运营模式复制推广,形成了约2万亩的智慧芜湖大米种植圈。

  “智慧农业一定是包容式发展,路径就好比当年的凤阳小岗村一样,首先是打个样,然后复制推广。”袁勇富形象比喻道,除了目前芜湖峨桥的示范田,还在湖南环洞庭湖区域推广数字大米标准化种植,建设湖南智慧农业科研培训示范基地。

  熊焰明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为了让智慧农业更高效推广,数据的前期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家农机生产企业,如果把所有农机都变成移动终端,那么采集海量数据就变得轻而易举。

  农机成为移动终端,这并非天方夜谭。以中联农机收割机为例,自带的30多个传感器,通过田间操作,作物的长势、作物的倒伏状况均能一一识别,给水稻的高效收割提供了有效参考。

  

  中联智慧农机展示。人民网 张俊摄

  数据有了,种、肥、水、药的施用量怎么确定?熊焰明说,过去农民务农大多是凭经验,现在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信息、植物长势等大数据,对症下药,开具的“方子”。

  “有了数字化的‘处方’,加上智能化农机装备,田间劳作想不容易都难。”熊焰明如是说。当然,站在环境的角度来说,智慧农业更大的目的是节约农药和化肥,经济账有了,未来的生态账也有了。

  10年前的6月8日,是中联农机在安徽芜湖注册成立的日子。如今10年过去了,中联农机在智慧农业领域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智慧农业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步揭开。

  “智慧农业,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过去是拼资源、拼要素,而今是比技术、比效益,最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种田也不再是过去的泥腿子,有了年轻人参与,这个行业就有机会,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就有了新动能。”展望智慧农业的前景,熊焰明信心满怀。(汪瑞华 张俊)


http://nync.ah.gov.cn/snzx/zwxxi/55724811.html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