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西方一些人再次抛出“中国需求”的陈词滥调,切不可被其妖言所蛊惑,而要进一步认清美国货币超发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深层逻辑。事实上,“中国需求”在本轮全球粮价上涨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显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方一些人炮制了一种别有用意的论调:“中国需求”是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主因。事实是最好的回答。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阴影,生猪产能快速恢复,饲料粮需求增加,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创历史新高。“中国需求”在本轮全球粮价上涨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显著,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国际资本投机炒作才是造成全球粮价连续12个月上涨的主要因素。
我国粮食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饲料粮特别是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每年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这成为西方舆论界经常拿“中国需求”说事儿的重要原因。不过,需要澄清的是,虽然中国是全球大豆最大买家,但真正影响全球大豆价格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这是因为,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世界粮食定价中心,美国ADM、邦吉、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在全球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垄断全球80%的贸易量,在国际粮食定价话语权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中国不断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推进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但是在全球粮食贸易中还没有掌握定价主导权,一旦国际贸易商和供应商炒作粮价,中国依然只能被动跟随。
刻意放大并炒作“中国需求”,进行市场误导,是国际贸易商和供应商拉抬国际粮价、收割全球财富的惯用手段。而中国恰恰是这种市场投机炒作的受害者。回想2003年至2004年,中国大豆产能扩张,大豆需求增加,恰逢中国企业赴美购买大豆之际,美国农业部预警2004年美国大豆减产,价格暴涨90%以上。当中国企业以高价拿下美国大批订单后,美国大豆产量不减反增,全球大豆价格疯狂下跌,跨国粮商乘机收购了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去年以来,中国生猪产能加速恢复,饲料需求增加,国际贸易商和供应商再次炒作“中国需求”,炒作手法老套,但效果立竿见影。
目前来看,所谓“中国需求”对本轮全球粮价上涨的影响并不大。这是因为我国小麦、大米和玉米三大主粮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很小,进口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更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小麦、玉米、稻谷分别占全球小麦、玉米、稻谷产量的1.09%、0.98%和0.58%,占贸易量的4.49%、4.91%和6.13%。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和生产量的比重分别多年维持在60%和30%左右。反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去年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推高了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
同时还要看到,尽管我国需求对全球粮价上涨影响有限,但玉米、大豆价格攀升给相关产业带来挑战,以及我国用粮企业普遍面临较大成本压力等问题,仍需重视。目前,随着全球玉米、大豆价格持续走高,我国生猪养殖成本明显上升。由于猪肉价格在经历两年连续暴涨之后,今年出现价格下跌,很多养殖场因成本与售价倒挂而陷入亏损境地。为了避免全球粮价上涨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我国正在加大精准调控力度,综合运用储备、进出口、财税、金融等调控措施,确保粮食有效供应,确保粮食保供稳价。
有鉴于此,面对西方一些人再次抛出“中国需求”的陈词滥调,切不可被其妖言所蛊惑,而要进一步认清美国货币超发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深层逻辑。通过加强国际多边合作,携手解决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的通货膨胀难题。毕竟,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http://agri.jl.gov.cn/xwfb/xyyw/gjyw/202106/t20210617_810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