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正值午收高峰,亳州大地一派忙碌丰收景象。谯城区赵桥乡的无人农场里,却是只闻机械响,不见人奔忙,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在收割着300亩麦田。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标志着安徽首个无人农场(亳州谯城)示范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真是科技力量大,这样种地太省心省力了,一个人种几千亩地也不费劲。”现场看到无人驾驶收割机的高效作业,谯城区方向家庭农场负责人方友围惊叹!
调试结束正式投产后,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收完300亩小麦只要36个小时,只有人工驾驶农机用时的一半。
当天上午,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张闻宇轻轻按下遥控器上的启动键,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沿着规划好的路径缓缓开进无人农场的麦田,自主收割小麦,满仓后自主返回地头,将收获的麦粒卸载到装粮车上,之后继续返回收割。此时,10公里之外的十河镇大周村润耕天下农场内,技术人员正通过巨幅电子大屏远程监控无人农机作业情况。通过这个被称为“农场大脑”的云管控平台,还可以实时察看田间土壤、空气温度与湿度等信息。
“每台无人农机上都安装了物联网传感器,可以提前设定好路线,包括拐弯掉头的位置。”安徽中科智能感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河告诉记者,无人农场主要是利用北斗卫星定位和互联网数据传输,远程实时获取农机现场作业数据。不仅仅是收割环节,无人农场可以实现智能化无人模式耕种管收环节全覆盖,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
“无人农场全程进行数字化农事管理,通过后台的智能农业大脑分析,决定什么时候打药、追肥,什么时候成熟度最好再收获,改变了过去依靠人工经验种地的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表示,无人农场的建设,让从牛拉犁的传统农业发展到无人化的智能农业,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表示,安徽首个无人农场的投入运营,是建设智慧农场的有益探索,更是解决“谁来种地”现实问题的新尝试。
安徽首个无人农场(亳州谯城)示范基地首期建设面积300亩,进行小麦、玉米轮作,技术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由安徽中科智能感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谯城区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彭志新表示,谯城区将充分发挥无人农场的示范带头作用,用科技的力量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新动能。
http://nync.ln.gov.cn/nyyw/qgnyxxlb/202106/t20210611_419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