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农业智慧方舱里整理菌棒 陈桉 摄
农业智慧方舱里长出的滑子菇 陈桉 摄
“你说啥,一个‘飞’来的马川新村里竟然‘飞’出了40个村的产业?”
马川新村,位于宝丰县周庄镇,也是丹江口库区移民村,2009年8月从淅川县盛湾镇整体搬迁至此。
“这‘飞’出的产业,是说马川新村里建了40个村的食用菌大棚。”6月8日,宝丰县移民安置服务中心主任郭峰说,“你看4号方舱,受益村是杨庄镇宋湾村。”
一个才“12岁”的移民村,咋成了40个村的产业基地?
2017年,该中心通过考察论证,引进宝丰县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马川新村,公司投资近1800万元,移民后扶资金投入238万元,建成了规模化的食用菌菌种生产工厂;2020年以来,该县投入730万元在该村集中建设以农业智慧方舱为主导的移民后扶产业园,共建农业智慧方舱14座28组、现代化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52座,以及完善的配套设置。
通过采取“公司+园区+移民+特色食用菌项目”的模式,马川新村移民后扶产业园大力推广羊肚菌、滑子菇等珍稀菌种植产业,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同时,宝丰还在马川新村规划了珍稀菌产业园,配套建设了科普馆和游客中心。
马川新村有产业、技术优势,想扩大规模,脱贫村产业则存在薄弱环节,双方能否“联姻”?
“这是我们整合移民、水利、交通、扶贫等资金打造的‘飞地经济’,通过在马川新村为全县39个脱贫村建大棚,实现集中异地投入、产业异地发展、群众异地增收。”宝丰县委书记许红兵说,“飞地经济”有效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实现“先富带后富”的平衡共享发展。
谈及“飞地经济”的好处,张八桥镇姚店铺村党支部书记徐桂玲直夸“好”:“我们在马川有5个大棚的固定资产,不用自己管理,每年还有8%的分红。”
“目前,全村有100多个大棚和方舱,分属于马川新村等40个村子,采取‘企业+农户+村集体’的模式,每个村有6%到10%不等的分红。”马川新村党支部书记全双超介绍了“飞地经济”的运营模式。
而对47岁的移民刘玉芬来说,足不出村就有活干。“大棚建立后,我一直在园区工作,主要负责装袋和接种,每天80元钱,真是越住越踏实。”刘玉芬说,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务工的,村里有100多人。
村民有活干,39个村子“飞地置业”,企业扩大了规模……马川新村的“飞地经济”可谓一举多得。
如今,在马川新村,典雅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修理整齐的花木生机盎然,柏油路宽阔平坦、延伸到家家户户,环保路灯、百姓大舞台、运动广场等一应俱全。
正是在移民帮扶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马川新村不仅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改善,荣获“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还以珍稀食用菌产业为龙头发展起了特色产业,真正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更成为“飞地置业”的“带富村”、乡村振兴的“龙头村”。(记者 张建新 薛迎辉)
责任编辑:王珊http://nynct.henan.gov.cn/2021/06-17/216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