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是我国绒山羊主产区之一,存栏600多万只,生产羊绒2200多吨,成为陕西畜牧的特色产业和陕北地区的主导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精准脱贫,促进毛纺工业、出口贸易和地方畜产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绒山羊养殖为一年一胎,一胎单羔,产羔率和繁殖率较低,严重制约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推广所、横山县畜牧兽医站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先后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陕北白绒山羊高效繁殖技术体系,收到了良好效果。
所谓陕北白绒山羊高效繁殖技术体系就是通过系统研究影响绒山羊母羊发情的营养、环境等因素作用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规律,研究影响绒山羊产羔率的影响因素与遗传规律等,通过“一调整六集成”(“一调整”即将过去同一只适繁母羊一年一次配种调整为两年三次配种,将适繁母羊自然配种调整为有计划地批次的配种。“六集成”即集成选种选配、环境控制、营养调控、同期发情、精准配种和羔羊早期断奶六项关键技术,实现适繁母羊两年产3胎,成活5只断奶羔羊的技术体系。其技术要领如下:
1、调整繁殖制度
要实现两年三胎高效繁殖技术,就要制定严格的配种和产羔计划。配种计划应在2月份前制定,给执行计划留有准备时间。第一轮生产在当年5月份第一次配种,到10月份产第一胎羔羊;第二年的1月份第二次配种,6月份产第二胎羔羊;第二年的9月份第三次配种,到第三年的2月份产第三胎羔羊。为了达到规模养殖场全年均衡产羔、方便饲养管理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羊场规模大小,按照8个月产羔间隔分成若干生产批次实施。
一般推荐4个批次配种产羔,最大限度地利用饲养设备,降低成本,调节劳动强度。对在本批次内妊娠失败的母羊,要及时调整参加下一批次配种。按照第一轮回的规律,以此类推,不断循环,进行以后轮回的生产。同时根据羊只利用年限、生产性能和选种育种工作等做好每一批次羊只的淘汰和增补。在做好生产计划的同时,还要做好配种、接产等生产记录和分析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在非配种期,日喂混合精饲料0.3kg~0.5kg;配种期日喂混合精饲料1.0kg~1.5kg,并补喂鸡蛋2~3枚。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空怀母羊每日饲喂混合精饲料0.2kg~0.3kg,青干草0.5kg~0.7kg,青贮0.6kg~1.0kg,秸秆自由采食,摄入消化能8MJ,粗蛋白质70g以上。母羊怀孕期每日饲喂混合精饲料0.3kg~0.5kg,青干草和青贮喂量与空怀母羊一样。随着怀孕天数增加精料量逐渐增加,保证母羊怀孕前期每日摄入消化能12 MJ,粗蛋白质100g以上;母羊怀孕后期每日摄入消化能15 MJ,粗蛋白质130g以上。母羊产后30天开始至断奶期间,将日粮能量和蛋白质含量在标准基础水平上提高10%,进行短期优饲,促进排卵。哺乳期应对产双羔的母羊适量增加营养水平。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kpxc0525/20240424/98414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