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将我厅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情况公布如下。
一、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2023年度建设精品示范村200个、省级中心村838个,全省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1.9万户。组织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村内沟塘、农业生产废弃物、废旧广告牌、无功能建筑等。开展问题厕所整改和新建厕所质量抽查、改厕经验和技术模式交流,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提质升级,开展农村改厕与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县创建,下达18个县(市、区)创建任务,全省已建和在建长效管护提升县达到65个。
二、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与防控。围绕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病虫害、水生动物三大类开展全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面上普查工作,全省共计普查外来入侵物种230种,其中入侵植物174种、入侵病虫害39种、入侵水生动物17种,为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科学防控,加大外来入侵物种科普知识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三、收集保护农业种质资源。全省已建立5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50个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3个保护区和2个基因库。组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专家团队保护濒危资源。大力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水产种质资源鉴定工作。通过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一批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材料、农业微生物种质,新发现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千秋山羊”,并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
四、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全省受污染耕地落实安全利用措施、严格管控措施面积均已完成下达的年度任务。建立耕地土壤改良与安全利用集中推进示范展示基地。开展专项调研,组织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专题培训。开展2023年度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为科学评判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提供数据支撑。
五、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大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技术推广,扩大有机肥推广应用;继续在17个试点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集成推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和技术应用,提高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全省已建立25个国家级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6个国家级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点和17个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行化肥施用定额制、农药购买实名制试点工作。
六、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2023年,全省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到83%和80%以上。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和不按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等行为。建立完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构建市县回收加工企业、乡镇回收站、村(基地)回收网点的三级回收处理体系。开展农田废弃物回收处理示范,探索可推广的农田废弃物回收处理模式、机制。组织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
七、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2023年度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3%和83%以上。组织实施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两个五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连续7年举办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提炼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3+N”路径模式,探索形成了阜南县生物天然气全域利用模式、蒙城县秸秆热能托管模式、砀山县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等。
八、抓好动物防疫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常态化完成动物样品的病原学检测。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免疫效果监测评价,省级对采集样品开展抗体监测。高标准开展春季和秋季防疫工作,春防检查工作得到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的通报表扬。每季度召开动物疫情形势分析会,研判疫情形势和风险隐患。健全基层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网络,及时上报年度动物疫情监测分析报告。加快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提升无害化集中处理水平。
九、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连续三年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为优秀。先后召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和加强长江十年禁渔常态化执法监管视频会等部署推动禁渔工作。夯实长江禁渔的政策、管理、能力等基础,强化执法协作联动。开展渔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活动,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捕捞、长三角禁渔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消除非法捕捞隐患。持续抓好退捕渔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帮扶,组织基层干部结对帮联,定期跟踪调研退捕渔民生产生活情况,举办就业帮扶“暖心行动”。
十、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长江干流(安徽段)及8条重要支流等水域布设126个监测站位,系统开展省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和禁捕效果评估,禁捕水域鱼类种类增加,水生生物资源丰度、群落多样性水平与生物完整性指数稳步提升。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全年放流水生生物2.5亿尾。印发《安徽省长江等水域珍稀水生生物应急救护预案》,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十一、持续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依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势态,结合我省区域特征,持续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新增6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打造“五大行动”骨干基地94个。持续推进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7万亩,总面积达到720万亩。加强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在桐城等5个县(市、区)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辐射带动全省新增池塘标准化和尾水治理面积6.5万亩,改造后养殖产能明显提升,尾水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十二、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质量提升行动,压实责任抓落实,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2023年度整改任务。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tzgg/571613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