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扶贫攻坚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契机,全面落实农村的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生产突破100亿斤,粮食单产稳居全省排名之首,畜牧业持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的生产及生活质量又上一个新台阶,全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卓著。
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十三五”以来,全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初步核算)达385.1亿元,比2016年增长22.9%,五年间平均每年递增4.2%。其中:种植业产值达115.8亿元,比2016年增长12.6%,平均每年递增2.4%;畜牧业产值达256.2亿元,比2016年增长31.9% ,平均每年递增5.7%。
从上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的占比来看: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较大。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比最高,其占比为66.5%,比2016年畜牧业产值占比提高6.2个百分点;其次是农业产值,其占比为30.1%,比2016年占比下降3.9个百分点。以上充分说明了“十三五”期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农业比重缩小,畜牧业比重扩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单产位居全省各市(州)之首
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极其丰富,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以玉米高产高质而闻名,素有黄金玉米带之称,被誉为中国玉米之都,多年来粮食生产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素有“东北粮仓”之称的四平市,首先来到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走进玉米地,察看玉米长势及黑土地样品,称赞梨树县的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充分肯定了“梨树模式”,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实施玉米秸秆还田覆盖,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起到防风蚀水蚀和保墒等作用,要把充满希望的黑土地变成大有可为的热土。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粮食总产量不断跨上新台阶,屡创新高。多年来,始终在全省保持单产第一的领先位次。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粮食大丰收,产量突破500万吨。2017年是五年间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其产量达505.1万吨,比2016年增加0.7万吨,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中,2019年粮食产量最高,分别高于2018年、2020年的5.5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
五年间,全市粮食单产在每公顷7500—8700公斤之间,始终位于全省各市(州)之首,2020年全市每公顷产粮食7633.4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39.76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增长14.0%。
三、畜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
四平市是畜牧大市,畜牧业发展始终位于省内前位,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十三五”期间,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畜牧业从规模化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主要畜禽及畜产品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一直稳居省内前位。202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累计256.2亿元,比2016年增长31.9%,平均每年递增5.7%。其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过半,占比66.5%,超出种植业占比的36.4个百分点,全市畜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
全市生猪生产一直是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产值一直占畜牧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2020年,全市生猪价格一路上扬,更加刺激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四平市生猪生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市生猪饲养量达394.9万头。累计出栏232.5万头,猪肉产量18.3万吨。生猪存栏162.4万头,能繁殖母猪18.2万头,占生猪存栏的11.2%。
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牛、羊皆为草食牲畜,牛、羊生产稳步发展。2020年,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彻底打破养猪不赚钱局面,养猪效益凸显,带动牛、羊价格稳中有升,致使畜牧产品价格总体上涨。由于猪肉价格高,牛羊肉需求量增大,效益相对较好。牛、羊分别发展到100.2万头、133.1万只,分别比2016年增长2.7%、18.0%。平均每年递增0.5%、3.4%。牛、羊肉产量分别为7.0万吨、0.8万吨,比2016年分别增长9.1%、14.6%。猪牛羊肉、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26.1万吨、26.3万吨、3.0万吨。
养殖效率进一步提高。猪、牛、羊、禽出栏率分别为143.5%、96.7%、132.3%、193.9%。
四、特色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棚膜经济发展形势喜人
“十三五”期间,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经济作物,有机、绿色、无公害、名特优产品一应俱全,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较快。
“十三五”期间,主要经济作物油料、中草药、蔬菜、瓜果等产量持续增加,新特奇品种不断更替。油料产量呈阶梯式增长。油料主要是双辽市种植的花生。双辽市的土质是沙土地,较适合种植花生,花生是他们的一大产业。2020年,全市油料产量7.8万吨,是五年间产量最高的一年,比2016年增长7.9倍,平均每年递增55.0%。全市花生产量7.7万吨,比2016年增长8.7倍,每年递增57.7%。蔬菜产量52.8吨,比2016年增长43.5%,平均每年增长7.5%。瓜果产量7.1万吨,增长1.3倍,每年递增18.5%。中草药种植了黑果花楸、射干、百合桔梗、苍术、板蓝根、白芍等,收益非常好。中草药种植面积658.8公顷,比2016年增长26.5倍,每年递增93.6%。中草药产量374.1吨,比2016年增长30.2倍,每年递增99.0%。
棚膜经济快速发展,保障和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冬季暖棚生产的黄瓜、西红柿等,单位面积收益是种植玉米的30~50倍,发展棚膜经济既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增收。隆冬的季节,一栋栋大棚、一栋栋温室展现着花香果硕、生机盎然的美好愿景。
五、水果产量大幅增长
“十三五”期间,水果生产平稳发展。2020年,水果产量实现2.2万吨,比2016年增加1.1万吨,增长99.6%,五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4.8%。2018年是“十三五”期间水果产量最高的一年,其产量达2.4万吨,比2016年增加1.2万吨,增长1.1倍,平均每年递增16.1%。
六、林业生产形势看好,呈现出稳定向好的良好态势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十九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注重森林病虫害防治,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林业生态建设协调稳步发展,绿化美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林业生态建设成就显著。林业产值稳步增长,林业产值实现5.46亿元,比2016年增长13.9%,平均每年递增2.6%。
2020年,全市进一步扎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造林面积23515公顷,比2016年增长29.5%,平均每年递增5.3%。育种育苗面积3609公顷,比2016年增长7.4倍,每年递增53.0%。木材采运量11.7万立方米,比2016年增长43.8%,每年递增7.5%。不断加强林业建设,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19.38%(不包括经济林、灌木林、非林业用地树木、未成林造林地和天然未成林地。实际林木覆盖率已近30%)。加大检疫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除治工作,防止了重大疫情入侵。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装备水平,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七、渔业生产平稳运行
“十三五”期间,全市渔业生产实现了持续稳步发展,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丰富居民“菜篮子”供给,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产养殖业空间不断得到拓宽,稻田养鱼,休闲渔业应运而生,促使水产养殖业更好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渔业产值始终保持在0.8亿元以上。“十三五”初期的2016年、2017年产值最高达1.1亿元。2020年,全市渔业产值累计实现0.9亿元,比2019年增长12.6%。
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9695公顷, 比2016年增加94公顷,增长1.0%,平均每年递增0.2%。水产品产量5607吨,比上年增加75吨,增长1.4%。
八、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全市755个行政村,村村通电、村村通邮、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互联网,村村通有线。自来水受益村706个,比2016年增加298个,增长73.0%,每年递增11.6%。自来水受益村占村总数的93.4%,铁西区、伊通县、双辽市全部通自来水。村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全部乡镇都配有图书馆、文化站、医疗卫生机构、体育健身场所、综合市场或专业市场等。村村都有文化大院、健身器材、卫生室等,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为农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四平市曾经是中国联合收割机的发祥地和摇篮。中国第一台大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诞生于四平,填补了我们国家不能自己生产大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空白,由此,四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听到入社农户每公顷土地纯收入能达到万元以上,非常高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240.1万千瓦发展到2020年的308.6万千瓦,增长28.5%,年均递增5.2%。拖拉机保有量由2016年的6.1万台发展到2020年的6.4万台,增长4.2%,年均递增0.8%。播种机械由2016年的5099台发展到2020年的34620台,增加29521台,增长4.8倍,年均增长42.1%。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
九、新型经营体系快速发展
新型经营体系不断发展壮大。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2020年,农民合作社发展到7996个,比2016年增加278个,增长3.6%。家庭农场发展到4192个,比2016年增加1912个,增长83.9%,每年递增13.0%。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平考察时指出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体系使农业经营方式更好地体现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要求,新型经营体系给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十、农产品品牌效应凸显
“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品牌兴市战略,打造“生态四平,绿色农业”。依托四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依托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加快打造“四平玉米”“梨树白猪”“梨树蔬菜”的区域特色公共品牌。组织31家企业进驻“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郑家屯”碱地杂粮荣获长春农博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上线“四平市农产品网上商城”。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伊通黄牛”“伊通百合”“双辽黄牛”“双辽肉羊”等地理标识产品申报认证,依托企业加快打造“双辽花生”“双辽小米”等绿色农业品牌。
十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
“十三五”时期,粮食获得大丰收,养殖业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用行等得到进一步提高,带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稳定增长,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居于全省各市(州)第三位,达15890元,比上年增长7.3%,超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的3.8个百分点。比2016年增加了3827元,增长31.7%,平均每年递增5.7%。
“十三五”期间,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新型经营体系快速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给农业发展注入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使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蓬勃发展、繁荣兴旺、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正在大步向前奔向美好的未来。
http://nync.ln.gov.cn/nyyw/qgnyxxlb/202103/t20210319_410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