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发展 > 正文

2024年吉林省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26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为指导各地切实做好202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玉米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质量安全,吉林省农技推广总站特制定本方案。

  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联防联控。以健身栽培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加强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必要时开展应急防治,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防控重点

  玉米螟、双斑萤叶甲、蚜虫、地下害虫、粘虫、大斑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穗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线虫矮化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防控措施

  (一)根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线虫矮化病等种传土传病害。选用抗(耐)病品种,利用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苯胺、噻呋酰胺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包衣,玉米线虫矮化病发生的区域可适当选用克百威含量在7%以上的药剂种子包衣。避免频繁漫灌,暴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减轻纹枯病和茎腐病的发生程度。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玉米拔节时)喷施井冈霉素A等杀菌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二)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蚜虫等。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选用含有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或丁硫克百威复配的种子处理剂防治地下害虫,兼治前期蚜虫等。后期蚜虫可在玉米抽雄前或盛发初期喷施溴氰菊酯等药剂。生物防治可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颗粒剂随种肥沟施。

  (三)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等病害。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健康栽培。在发病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环唑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四)玉米螟、粘虫、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成虫发生期使用灯诱、食诱、性诱剂诱杀;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天敌灭卵;幼虫低龄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印楝素、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化学防治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等杀虫剂,抓住低龄幼虫窗口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在生物育种品种批准种植区域,选用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玉米抗虫品种控制玉米螟、粘虫、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综合防控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措施,病虫严重发生地块秸秆离田处理,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选用抗性品种。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优先选用抗(耐)病品种控制茎腐病和后期叶斑病;在生物育种品种批准种植区域,优先选种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抗虫品种。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不同区域地下害虫、种传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剂。

  (四)中后期“一喷多促”技术。心叶末期至灌浆初期,根据叶斑病、穗腐病、玉米螟、粘虫、蚜虫和双斑萤叶甲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混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宜使用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或航化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五)成虫诱杀技术。在鳞翅目和鞘翅目等趋光性强的害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粘虫等害虫可结合性诱剂和食诱剂诱杀。

  (六)卵寄生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成虫始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2—5个释放点,间隔7天分两次统一释放。

  注意事项

  (一)食诱、性诱、灯诱技术应大面积连片应用,灯光诱杀注意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

  (二)注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

  (三)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品种时,应注意非靶标害虫的防控。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ysc/202403/t20240323_88857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