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广东如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全国两会上,广东代表委员们建议通过吸引人才、强化产业、科技助力等务实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乐章。
广东沿海各县发力县域经济,加快打造“粤海粮仓”。摄影:张令
宏伟蓝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真言良策
全国人大代表、阳春市中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汝朋:县镇村因地制宜布局特色产业
“推进‘百千万工程’,要写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谢汝朋说,特色产业如果经营主体分散,就缺乏抗风险能力,建议因地制宜布局各地特色产业,建设以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为主、“小众精品”为补充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持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
在实地走访调研中,谢汝朋发现,受困于育种技术限制,一些特色产业没发挥出市场潜力。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专业育种公司、科研院所与地方特色产业育种合作,通过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技术入股、成果参股等方式,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支持特色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示范等支持,共享特色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打造特色产业知名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揭西县坪上镇潭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恒:鼓励更多高素质青年人才回乡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我们潭角村,许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兴乡,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生机与活力。”张恒说,年轻人通过打造青梅协会平台,支持发展传统青梅产业,从最初的简单采摘和销售开始,逐渐转变为青梅的深加工与升级,不仅为村民树立了榜样,也让村民实现了增收。他建议从人才培训、职业发展、职称评定等方面,进一步健全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更多高素质青年人才回流乡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在张恒看来,提高青年人才回流的积极性,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他建议完善道路、农田水利、供电等乡村基础建设,持续提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把乡村建设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此外,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通过优化用地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乡村实现蝶变。
全国政协委员、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用新技术好种子留住新农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建设一支与其相适应的人才队伍。”黄显良说,随着“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人返乡干事创业。他建议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如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持续提高人才素质,完善人才补给机制引导人才集聚基层,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积极性,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作为基层农业科研工作者,黄显良深知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每年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都会引进上百种种子进行试验。“用好新技术,育出好种子,才能留住新农人。”黄显良建议依托农业科研项目、农民培训专项等,构建农村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将现代农业新技术带到农村地区。同时,深入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等有形实体工程建设,还要重视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无形措施,让乡村真正富起来、旺起来。
粤来粤好
“蓝色牧歌”为广东县域经济添砖加瓦
从湛江雷州市流沙港出发,行船40余分钟,就看到位于北部湾的轻型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海威一号”。这是当地渔民致富的希望,也是广东发力拥抱“新蓝海”的一个重点项目。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广东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发力县域经济,更大潜力在海洋。依托沿海各县禀赋独特的海洋资源,广东持续推动形成一批向海而兴、因海而富、依海而美的县。
在汕尾陆丰市碣石镇碣南半岛田尾山麓,陆丰通过建设金厢南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碣石湾海洋牧场,把更多“海的味道”送到大湾区城市的餐桌上。在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辽阔的南面海域上,阳西在近岸推进海水种苗,在深海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
海洋牧场易受台风、暴雨、巨浪等影响,日前,省气象局与省农业农村厅、湛江市政府还联合申报成立了全省首个针对海洋牧场的国家级气象服务中心——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依托这一平台,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有了更坚实的气象保障,养殖户能获得更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有效规避不良天气影响。
2023年以来,广东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沿海县(市、区)在海上奏响“蓝色牧歌”,丰富的海洋资源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美丽圩镇建设激发乡村振兴“镇”能量
走在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的增龙路上,造型各异的“豹猫”憨态可掬。到永汉镇“数猫”,成了很多游客打卡的必选项。
“豹猫”街从何而来?永汉镇是惠州文旅重镇,在去年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为吸引外地游客,我们想到了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品牌、IP。”永汉镇党委委员何旭恒说。
于是,当地选出老商业街增龙路段作为示范主街,针对沿街的920米、285栋楼房进行品质提升。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特色文化,从南昆山现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汲取形象灵感,进行主题策划,打造名为“汉宝”的豹猫IP形象,并将其融入圩镇场景,让圩镇别有一番趣味。
根据广东美丽圩镇建设部署,永汉镇继续推动“七个一”建设,规划出“两心二轴两片”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并持续提升环境卫生、交通网等,圩镇人居环境、承载力明显改善。
这样的焕新在广东处处可见,去年来,全省一批美丽圩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不断迸发活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继去年公布110个“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后,今年还将组织遴选培育第二批典型镇。接下来,广东将重点聚焦典型镇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建设“产业兴旺、发展有序、舒适宜居、功能完善、生活便捷、治理高效”乡镇,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mtbd5789/content/post_43895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