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机制创新,聚焦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集中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已然形成。
数据显示,2019年,广西享受产业帮扶措施的贫困户有18.61万户70.36万人,全区2016-2018年已脱贫的76.5万户319.73万人中,有59.75万户251.93万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扶贫带动了78%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超过了中央提出的产业扶贫要带动一半左右贫困人口脱贫的要求,也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百色芒果、融安金桔、都安贷牛还牛等被列为全国产业扶贫典型范例推广。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领导评价:“广西产业扶贫工作做得好、有成效、有经验,各地要学习借鉴。”
政策支持 资金倾斜
东兰县大同乡板坡村板仰屯的韦国详以前种的是水稻、玉米。2018年,了解产业奖补政策后,他先后种下22亩花椒,领到1万元政府奖补。
“我们出台这个政策就是要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鼓起大家的干劲。”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东兰县出台以奖代补相关政策,对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项目给予相应现金奖补,目前已有1600多户发展乌鸡、油茶、花椒、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其中有1485户申请了以奖代补资金,总额220多万元。2019年,广西投入产业以奖代补资金14亿元,覆盖发展“5+2”特色产业的90%以上贫困户。
为了给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我区将其列为全区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之首,也是全区脱贫攻坚“五场硬仗”之首,先后出台《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广西实施规划(2016-2020年)》《广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关于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作为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安排的重要依据。各地也因地制宜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制定了具体措施。
广西还明确提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重点支持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发展特色产业。2019年,自治区财政筹措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7亿元,切块下达54个贫困县涉农整合资金177亿元,支持贫困县统筹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同时,增加金融资金投入,重点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产业脱贫提供“源头活水”。
特色产业 长短结合
在田林县六隆镇,9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种植八渡笋脱了贫。依托资源特色和区域优势,该县发展杉树、油茶、糖料蔗、八渡笋、芒果等“5+2”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在贫困户中的覆盖率达93%。
特色和优势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广西出台《全区有扶贫任务县(市、区)特色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明确了每类县每个产业的规模、集中连片点数量和连片点规模要求。各地确定了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集中火力发展种养、林业和旅游产业等,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扶贫产业,如百色芒果、南宁香蕉、融安金桔、天峨珍珠李、富川脐橙、巴马香猪等。
“帮乡亲们管护核桃幼林有一项收入,在林下种山豆根又有一项收入。去年我家卖种子收入15.6万元,今年估计收入20万元以上。”凤山县平乐乡平旺村杨秀领夫妻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发展短平快产业的同时,凤山县瞄准核桃、八角、油茶、杉木和中草药5项长效产业,构建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覆盖全县3.8万户农户,带动712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短平快和长线产业,两手都要硬。我区大力支持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油茶产业“双千”计划和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定制药园建设,推进油茶、中草药等长效产业发展。2019年全区54个贫困县新造油茶林45万亩,占全区新造油茶林面积的86.5%;中药材种植面积222.93万亩,约占全区种植面积的32.78%。
目前,全区县级“5+2”、村级“3+1”特色主导产业涉及粮油、水果、中药材等12大类93个产业;全区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占有发展能力贫困户总数的92.92%。2018年,“5+2”“3+1”产业扶贫规划和做法获评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第一位并向全国推广。
龙头起舞 能人带富
“示范区采用‘超级稻+再生稻+绿肥’种植模式,头季稻加再生稻每亩产值可达4720元。”“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袁隆平院士1000公斤高产攻关基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覆盖贫困人口4367人。
通过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灌阳创建了“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千家峒雪梨黑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油茶产业示范区三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我区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龙头带动模式,让更多贫困群众分享发展红利。通过争创示范区、农产品特优区、产业兴村强镇等引领产业提挡升级,延长扶贫产业发展链条,提高增值收益。目前,每个预脱贫贫困村都有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或1个特色产业基地(园)覆盖;全区各级示范区累计带动贫困户超过24万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容县灵山镇旺维村多年前种植龙眼荔枝失败,群众一筹莫展,生活窘迫。致富能人封远林破釜沉舟,砍掉1200多亩龙眼和荔枝树,贷款引进清香蜜桔种植,大获成功。在他的带动下,旺维村20%农户种下清香蜜桔3500多亩,走出了贫困的沼泽。
能人带富是我区产业扶贫的重要模式。2019年,全区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94万名,5379个贫困村全部完成培育不少于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任务。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了14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其中54个贫困县560人,一批农民致富领头羊驰骋在八桂脱贫攻坚主战场。
http://nynct.gxzf.gov.cn/xwdt/ywkb/t19227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