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发展 > 正文

【2021年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11     来源: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一、基本情况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以下简称“农创中心”)是农业农村部于2016年12月批复建设的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农业产业科创中心,2018年5月在南京市浦口区实体运作。不同于高校院所和产业园区,农创中心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动力的综合平台,按照农业农村部批复文件要求“突出集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技术服务、风险投资、产业运作”等创新要素,农业农村部领导10多次调研考察、指导工作,提出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总体建设目标。

  农创中心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在关键细分领域形成“一个院士团队+一个龙头企业+一批高科技农业企业”的产业布局,推动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截止目前,累计引进院士团队9个,落户赵春江、沈其荣两个院士工作站,打造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累计签约和注册农业高科技企业335家,入驻办公150多家;集聚具有较高行业知名度的领军人才20多名;培育瞪羚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四上”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百家。

  聚焦区域农业发展关键环节,推动院士团队、重点企业开展“揭牌挂帅”、联合创新,推动入园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农业院所开展科研合作,目前已实施校企合作30余项。截止目前,入园企业团队累计申请专利404件、商标278件、软著312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制,3家企业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10多家企业获评全国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高科技成果和产品不断涌现。农创中心先后获评“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农业农村部信息化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荣誉。

  二、智慧农业应用情况

  (一)智慧化服务情况

  1、智慧化养殖方面

  “透明渔场”养殖信息管理平台,总面积近4000亩,创新应用“N+1+N”的组织模式,搭建青虾生产“透明农场”,通过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突破“产、加、储、运、销”产业发展薄弱环节,进行数据采集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每亩增产40斤,亩均增收1950元。“透明农场”“青虾数字产业体系”入选《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生猪产业数智生态服务平台:开创智慧养猪新模式,为超过5.8万家专业化养猪场提供在线化、智能化服务,覆盖生猪超过6000万头,为432万专业涉猪人群提供金融、交易、行情资讯、专家问诊等多重服务。

  

  2、智慧化种植方面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由兰花塘社区3000多亩、滨江社区1000多亩土地平整连成,集成沈其荣院士团队的生物有机肥、赵春江院士团队的智能农机装备和管理系统、张洪程院士团队的精准定量栽培技术,2022年水稻亩产从原先的47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最高产量达到707公斤,入选“江苏省首批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2023年在兰花塘100亩水稻试验田使用哈茨木霉,亩产达801.9公斤,亩均增产150公斤。创新智能育种检测系统,准确、高效解决玉米杂交育种中的难点,提升检测准确率,节省人力95%以上,整体工作效率提升5-20倍。创新农业算法技术,服务智慧农业建设用地20000多亩,安装农业信息化智能装备超200台套,进一步提升农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精准化种植水平,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及保障,作物至少提高产量10%-30%。汤泉农场数字大田,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监测、水稻精准生产管理、智慧灌溉等智能化系统及装备,实现水稻和小麦耕、种、管、收等关键作业环节“无人化”自主作业,水稻统防统治撒药次数由原来的5次降为4次,节约水、肥、药10%—15%,节约人力成本50%以上,节本增效近500元,项目入选“江苏省农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

  3、智慧化治理方面

  “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综合服务项目覆盖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湖北、河北等主要农业大省,围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47万的农业大数据库,打造出3000多块智慧试验田,服务亩数超过1000万亩。浦口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以“产业、治理、服务”三大应用场景为需求,实现数据采集、治理、挖掘技术创新突破。对接20余个省市区信息化系统,整合浦口区内47个相关单位涉农数据,梳理600余项数据表单,数据量达4000余万条,数据涉及智慧农业、惠农服务、乡村治理及绿色乡村等七大板块。“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综合服务项目覆盖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湖北、河北等主要农业大省,围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47万的农业大数据库,打造出3000多块智慧试验田,服务亩数超过1000万亩。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开展涉农人员培训1000余人次,服务应用主体3921家,集成物联网设备29937组,存储数据总量4.4亿,汇聚优质IT企业10家,为江苏76个区县提供生产解决方案,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

  

  (二)信息技术创新成果

  打造优质产业集群。集聚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赵春江院士,陈天恩、王晓冰、维泰俐·伊格纳托维奇等一批农业信息化领域高层次人才,信息化相关项目120多个,初步打造农业信息化产业集群。其中,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由赵春江院士团队成立,面向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智能装备、农业传感器开展技术创新,已授权知识产权98项,参编国标1项、行标2项。江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理念,搭建农业数智化管理平台,成功打造的生猪产业数智生态服务平台“猪联网”,开创数字经济时代的智慧养猪新生态。南京佳格耕耘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率先将目标智能识别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领域,并在农业、环境、金融等行业实现商业化落地应用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为客户提供的遥感数据已覆盖全国26个省100多个县市。南京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和制造适用于户外复杂环境的智能机器人,在人工智能算法上具有领先的核心优势,拥有发明专利44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PCT17项。南京农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智慧渔场管理系统,可通过大数据平台、总站管理系统、分站远程管理系统、循环水系统智能控制、轨道式智能投喂系统、鱼病远程诊断、微生物自动鉴别等,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的水产基地养殖。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落户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国家智能农业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江苏省智慧农业研究会等近10个农业信息化领域高价值创新平台,建成农创中心共享实验室,6家部级区域公共研发平台中有2家涉及智慧农业领域。其中,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通过接入全省各项涉农监测监控数据,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农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开展产前预测指导、产中过程管理、产后市场分析,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支撑。智慧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创新区域公共研发平台,具体面向大田生产、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供应链等场景应用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推动产业技术熟化落地。家禽健康养殖数智化技术集成区域公共研发平台,聚焦家禽本体综合健康数据、养殖环境数据、养殖生产关键数据等方面的监控技术研发,打造多元数据一体化监管控物联网云平台,推动家禽养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形成高端科技成果。赵春江院士团队的“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与作业精准测控关键技术”入选“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发布国家标准《GB/T41187-2021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与应用、极目山地植保无人机、现代农业智能化管理设备及系统、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等5个项目入选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畜禽水产集约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入选2022年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江苏农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阿农物联网有限公司、江苏智慧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江苏省数字农业建设服务优质资源库。

  三、经验成效

  经济效益:各入园企业依托现代农业技术,面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取得了卓越成效。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从源头为用户打造溯源平台,将“农田到餐桌”这条产业链条透明化,同时将这套认证体系品牌化,达成农产品透明互认机制,提升农产品溢价空间10%以上。通过智能装备的使用及各类生产管理系统对生产管理环节的精准把控,减少人工15%,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看天干活”的种植理念。通过精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以及建立农作物生长指数模型,依据植物当前的生长情况给植物提供最适合于它的生长环境,以精细化的种植和养殖方式显著提高产量与品质,促进农民增收10%以上。

  社会效益: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智能装备的普及,将有效地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的技术管理水平,农业精准化作业水平,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增厚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活土层,提高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投入;减少养殖废水、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溯源监管平台和透明农场认证体系对农业生产全程进行质量监控,倒逼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综合农业信息技术的使用节省化肥、农药、灌溉用水在20%以上,增产15%以上。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3/5/art_12086_111665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