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时评 > 正文

高质量打造江苏特色“虾蟹经济”

发布时间:2024-03-03     来源: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江苏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近日,2023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虾蟹混养耦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在南京市高淳区召开启动会,江苏省农业农村厅、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各项目成员单位、相关企业和基地负责人、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全链条”联动助力特色产业

  江苏的水产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其中虾蟹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于21世纪初。历经30多年的发展,形成独具江苏特色的“虾蟹经济”(一蟹四虾),总产值超500亿元,占全省淡水渔业产值的60%以上,在种质改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传统虾蟹混养是通过蟹池投放虾苗(青虾、罗氏沼虾、小龙虾)或原塘自留种虾(青虾、小龙虾)自繁自育的方式开展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由于苗种密度不精准、养殖容量难以控制、定向捕捞不成熟、技术耦合度低等问题,造成了混养产量低,增效不明显。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由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推广单位,协同兴化、高淳、扬中等地的地方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推广能力,组建了虾蟹混养耦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团队。项目以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成果为抓手,以省内农业龙头企业为承载,以地方政府引导职能与推广能力为链接,把农业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高质量打造具有江苏特色、江苏优势的“虾蟹经济”。

  “全明星”团队强化产业体系

  启动会上,项目推广首席、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陈焕根研究员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根据实施方案,项目团队将充分利用虾蟹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以“互利共生、效应互补”为原则,以“品质提升、环境友好、效益增长”为目标,开展虾蟹养殖“时空互补、多元协同”的有效耦合研究,创新“河蟹+小龙虾” “河蟹+青虾” “河蟹+罗氏沼虾” “一蟹双虾”4大类虾蟹耦合绿色高效养殖模式。项目研发相关配套技术,实现虾蟹养殖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智能化,达到物质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养殖用水循环使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环境质量,为养殖生产增收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由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联合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州大学、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等水产科研机构,兴化、高淳、扬中三地水产技术推广单位,以及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共同组建的“江苏省虾蟹混养产业技术协同推广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实行“科研+推广”双首席制,整合全省水产科研、推广、企业等力量,加快虾蟹混养新技术推广应用。

  “全方位”服务推动基层落实

  会议还为兴化、高淳、扬中三地的专家指导站,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中基地、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市高淳区和丰园生态养殖水产专业合作社、兴化市香湖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兴化市七里八乡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化市银桂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六个专家工作室授牌。省农业农村厅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启动提出期许,要求科研单位、推广单位、相关企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联盟作用,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技术路线和运行机制。

  为促进项目实施,提升企业和基地技术人员、基层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启动会后,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兴化推广示范基地张凤翔研究员做了“虾蟹混养新模式初步研究进展”报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高建操副研究员做了“虾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报告;江苏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葛家春研究员进行了“河蟹青虾混养技术”培训。三场内容丰富、指导精准的报告培训广受参训学员的好评。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2/29/art_13465_111611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