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和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相关要求,为推进自治区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农业农村厅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在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以坚持降低排放强度为主、控制排放总量为辅的方针,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路径。力争“十四五”末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以上,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高效农机柴油发动机推广比例达到2.5%,推广面积达到6000万亩;农机功能组合复式作业装备比例达到1.6%,推广面积达到7000万亩。
三、主要内容
在重点任务方面,《实施方案》明确了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渔业减排降碳、农田固碳扩容、农机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替代等5项重点任务。并进一步提出新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主要包含畜牧业低碳减排、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农田碳汇提升、农机绿色节能、稻田甲烷减排、渔业减排增汇、可再生能源替代和科技创新支撑等九大行动内含16项专栏。
其中在畜牧业减排固碳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开展畜牧业低碳减排行动,通过日粮营养调控与甲烷抑制等大幅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针对畜禽粪污产生量大、处理成本高、粪便管理过程养分损失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通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固体粪污低成本低排放好氧堆肥,将固体粪便与粉碎秸秆等辅料混合,调节含水率和碳氮比后,通过底部通风和搅拌等方式为堆体供氧,进行好氧发酵,实现粪污管理过程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
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提高配方肥到位率,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高效新型肥料、土壤调理剂,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深施、机械追肥、带肥下种等技术,不断提高氮肥利用率,以降低氧化亚氮排放。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以秸秆利用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通过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固碳等增加土壤有机碳,建立较完善的秸秆收集、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及秸秆炉具的推广普及,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变肥、秸秆饲料、秸秆燃料和产业化综合利用布局,缓解秸秆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在农机绿色节能减排方面,通过推广多功能组合复式作业装备减少农机能源利用碳排放。示范推广免耕深松、灭茬、施肥、播种一次完成的作业,多功能高地隙自走式动力平台搭载中耕、施肥、施药、收获作业等多功能农机技术。将多道工序合并到一种机具上,通过一次作业完成多项任务,提高作业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在农田碳汇提升方面,以耕地质量提升为重点,统筹利用有机肥资源,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农田固碳能力。全面推进有机肥积造技术,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方式积造施用有机肥;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有效模式。提出适宜区域及配套农艺措施,开展示范推广应用。生物炭还田固碳。开展炭基产品还田促进土壤碳封存技术评价,开展生物炭制备加工及还田固碳示范推广应用。
在渔业减排增汇方面,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发展工厂化、集装箱等循环水养殖,围绕寒旱区气候特点和科技需求,加强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技术、种业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应用,解决生态养殖,不同模式下尾水排放治理的技术制约问题,推动我区渔业减排固碳科技取得重大突破。构建并推广以“种-养”为核心的池塘尾水生态治理模式技术,高效消纳净化碳、氮(磷),实现尾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建立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生态健康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
在低碳农业、零碳乡村示范创建方面,引导农业企业、经营主体强化减排固碳技术应用,推动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打造一批农业绿色低碳产品品牌,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追溯体系,拓展供给方式和供给渠道,不断壮大新型产业增长动能。通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模式和资源的综合集成,探索西北干旱区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用能模式,形成系统解决方案。
四、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现有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支持政策的落实落地,引导各类资源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方向聚集;要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加大畜牧、农田、肥料、秸秆、农机等领域减排固碳基础设施投资,出台农业生产领域减排固碳资金与减排量挂钩的奖补机制,鼓励通过全国碳交易市场、市场机制、社会资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农业农村减排目标落实;要加强产业培育,积极发展以绿色低碳、生态循环为增长点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原文链接:http://nynct.xinjiang.gov.cn/xjnynct/c113596/202309/7f2562ae23d94e4997cc5f2abc1390c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