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

加快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孙巍峰解读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

发布时间:2024-01-07     来源: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记者就文件精神专访了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

  锚定农业强省目标,抓紧编制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

  记者: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我省要建设的是什么样的农业强省?

  孙巍峰: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既着眼长远,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总体要求;又立足当前,分10个方面、45条安排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年度重点工作。

  我省作为全国重要农业大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有责任、有基础、有能力,更要有担当、有行动、有作为。要在战略谋划、工作推进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力争到2025年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到2035年基本建成农业强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省。

  参照世界农业强国共性衡量指标,对照国家“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立足省情农情实际,我省要建设的农业强省主要体现在“三强两高”上。一是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量足质优,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完备。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打造种业强省、农机装备制造强省,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均居于全国前列。三是乡村产业竞争能力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充分迸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劲,主要农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农业生态低碳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四是农民收入水平高。农民实现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五是农村现代化水平高。乡村面貌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城乡实现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建设农业强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正确策略方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当务之急是制定出台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孙巍峰说,我们正在主动对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同我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相衔接,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针对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别制定农业强省建设路线图和施工图,逐步把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牢记“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记者: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我省作出了哪些部署?

  孙巍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去年粮食产量1357.87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在保障自身1亿人吃饭问题的同时,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河南贡献。今年要继续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粮食供给体系,努力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南粮”。

  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护,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改造提升280万亩,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等粮食生产核心区集中连片建设4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为重点的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粮油肉蛋奶果蔬菌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稳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用好科技这一利器。聚焦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全力推进“中原农谷”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等六大行动,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农机短板,支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强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聚焦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记者: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我省在发展乡村产业方面有哪些考虑?

  孙巍峰: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要琢磨透“土”“特”“产”3个字,依托地方农业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业做强做大。开展万亿级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冷链食品、休闲食品、休闲功能食品等加快升级,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加大粮油品牌培育力度,打造河南粮油公共品牌,加快推进酒业、奶业和中医药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预制菜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批发零售、医疗保健、文化演出、法律咨询、信息中介、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冷链物流网络向乡村下沉,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销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推动农业农村与健康、教育、体育、文化、旅游、气象等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休闲康养基地建设,支持发展乡村旅居目的地和露营地,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巩固脱贫成果,守牢底线助农增收

  记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我省如何守牢底线,增加农民收入?

  孙巍峰: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之一进行强调部署,要求压紧压实各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

  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更加注重扶志扶智,在支持产业就业方面,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短板,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农民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积极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打造“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将地方特色小品种发展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培育一批“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豫农优品”整体品牌,提高农业经营综合效益,促进农民经营增收。积极挖掘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价值,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户利用闲置农房、庭院等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收益,促进农民财产增收。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持续深化省际劳协作机制,推动农民工赴外省务工就业,促进农民转移增收。

  着眼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了哪些重点?

  孙巍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组织开展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任务,创建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个,争创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50个,带动全省持续提高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示范创建参与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围绕垃圾、污水、改厕、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分门别类建立长效机制,整村推进实施户厕改造3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支持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持续开展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扎实推进“三零”单位(村、社区)平安创建,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抓手,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建立群众监督评价机制,持续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保护和传承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省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引导广大农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全面推进易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养文明新风尚。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3/04-11/27229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