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规范管理、求实创新、强化服务,夯实稳粮扩油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示范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022年全省实际培育高素质农民34890人,超额完成任务,在全国2022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估中位居第一。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被列入我省实施50项民生实事之一,年度培育计划为40000人,截至10月底,已培训约37890人,预计12月底前完成年度培育任务。
坚持高位推动 统筹谋划实施
强化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任务清单,明确“十四五”期间再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连续多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列入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压实市县党委政府责任。建立协作机制。各地将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摆上各级党委政府“三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省市县“三级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统筹谋划。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开展培育需求摸底调查基础上,围绕“三农”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思路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指导培训机构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全省科教业务管理人员培训班,专题解读实施方案,部署、推动工作。
坚持需求导向 丰富培育内涵
围绕新阶段新要求,转变理念、拓宽思路、精准培育、创新方式,切实提升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培育对象。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参训需求,由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培育,逐步加大面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培育力度。突出培育重点。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围绕提高生产技术技能、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农民素质素养重点任务,聚焦大豆玉米提单产、油菜产业发展、机械化生产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大豆单产提升培训行动等8大专项行动,提高培育实效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转型升级。拓展培训内容。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培训内容进一步丰富,必须包括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农业通识、涉农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相关内容。各地还广泛宣讲党章党规和党的基本知识等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基础建设 提升培育能力
夯实培育体系。整合利用多方优质科教资源,建立以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为主体,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培育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2022年调整了省级师资库,入库师资500名;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师资库,成员达3000多人。积极推介名课名师。持续开展省级名师及精品课程推介活动,4批共推介115组名师及精品课程。2组入选全国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加强教材和基地建设。省级开发教材43种类,建立以部省推荐教材为主、其他正规出版教材和地方自编特色教材为补充的教材使用格局。各级依法依规遴选确定培育机构,全省创建全国示范基地8个、省级示范基地80个、农民田间学校201个。充分依托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及农民田间学校等建立实训基地,确保每个培训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信息调度、督导监管和线上培训等,及时将培育对象、机构、基地、师资、教材等数据信息入库。推进开展数字教学,开发线上课程25门。
积极探索创新 促进提质增效
建立新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省农业农村厅与财政部门协同建立投入保障和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与团省委、省妇联联合加强高素质青年农民、高素质女农民培育,与省科协联合开展科普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探索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机制,遴选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参加成人中职教育,在界首市等7个县(市)农广校开展农民中职教改试点,并将相关培训课程的学习情况计入中职教育学时学分及考试考核。推动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衔接机制,积极为高素质农民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提供服务。建设新载体。支持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用好省内两所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资源,建立政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新模式。坚持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育方式,按照训育结合路径培育高素质农民。积极探索培育模式,如以田间课堂模式,现场开展培训,强化实践实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以异地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省外农业企业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丰富知识;每年组织近万名学员参加农交会、秸秆产业博览会、各类技术技能大赛等。拓展新服务。在农业保险、信贷担保、产业扶持等方面以及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中,向高素质农民倾斜。加强延伸服务,统筹利用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为学员提供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搭建比赛平台 提升培育效果
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首次联合举办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2023年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大赛,此次大赛是专门面向全省农民的职业技能一类和二类赛事活动,共开展粮食作物栽培工、食用菌生产工、互联网营销师3个工种竞赛。粮食作物栽培工竞赛主题突出“育能手、多种粮、种好粮,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食用菌生产工竞赛认真践行大食物观,主题为“小菌菇、大产业,提技能、当菌王”;互联网营销师竞赛重点宣传推广皖美农产品、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3个工种144名选手同场竞技,分别角逐出个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和最佳人气奖3名、优胜选手54名,授予“优秀指导教师”4名和最佳组织奖6个、“优秀组织奖”12个。通过举办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大赛,创新了以赛促学、赛训融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检阅了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展现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新形象,推出一批安徽新农人,促进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质增效。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zwxxi/569926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