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
汪晔宇:
各位记者朋友:
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汪晔宇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实施。为及时全面解读这一政策的主要精神,今天发布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先生,来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出席发布会的是: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总院(省测绘局)院长(局长)张和成先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连刚先生,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曹磊先生,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黎学东先生。
首先,有请汪学军厅长作介绍。
汪学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汪学军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很高兴今天向大家介绍《意见》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一、出台背景与过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明确要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再造一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安全作出安徽贡献。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起草了《意见》,经省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省委审定同意后,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
二、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保障和组织领导4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涉及2027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到2027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和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25%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300万头以上,实现肉牛全产业链700亿元以上产值目标。到2030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40%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500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20个肉牛振兴示范县,再造1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
(二)重点任务。即加快构建“九大体系”。一是加快构建秸秆饲料生产供应体系。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对建设永久性黄(青)贮窖、干草棚,单户收贮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分档予以支持。支持秸秆饲料收贮加工机械购置,提升秸秆收贮和加工机械化水平。二是加快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全省肉牛种源生产能力,支持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和保种场建设,支持种公牛和基础母牛引进,支持使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强对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选育,培育特色产业优势。支持奶公牛犊育肥、奶牛繁殖肉用犊牛等饲养模式。三是加快构建肉牛规模养殖体系。2024-2027年,对上年度新增肉牛饲养量3万头以上、新增饲养量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予以奖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订立育肥购销合同,形成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推进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优先支持发展基础母牛繁育。四是加快构建肉牛屠宰加工体系。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推动就地屠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支持牛肉汤等预制菜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生产开发。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对符合条件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给予奖励。五是加快构建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皖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探索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和预算单位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牛肉销售渠道。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带动能力。六是加快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强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促进县级和区域粪污处理中心有效运转。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新模式。强化指导服务,推动解决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处理难题。支持各地依法依规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七是加快构建肉牛疫病防控体系。健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应急管理等能力水平。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补助机制。依托兽医行业相关企业、社会组织、防疫服务队等主体,加快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八是加快构建肉牛融合发展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利用园区产生的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打造肉牛强镇强村。九是加快构建肉牛数字赋能体系。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记录养殖、检疫、调运、屠宰、流通等各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三)政策保障。共明确7个方面政策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支持。运用省绿色食品产业主题母基金,支持肉牛产业大市成立区域子基金。鼓励市县根据实际设立肉牛产业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推动设立肉牛特色农产品保险,建立政府部门、保险机构、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的保费调节机制。二是强化金融服务。实施“政银担险”联动支牧。推动银行机构扩大“活牛贷”业务规模,开展肉牛养殖圈舍等设施抵押贷款。强化信用支持,推进“党建+信用”。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保本微利原则进行风险定价,保持较低担保费率,为肉牛产业经营主体提供连带保证担保。三是探索利用专项债支持。支持市、县(市、区)政府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建设一批符合发行使用政府专项债券条件的路、水、电、气、网、舍等设施齐备,收益能覆盖本息的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园区或小区。四是做好用地保障。要求各地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肉牛产业加工项目集聚。坚持挖掘存量与用好增量并重,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创新使用点状供地等方式,优先保障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重点项目服务清单,对符合政策条件的肉牛养殖项目,依法依规加快环评审批。六是壮大人才队伍。强化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创新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向服务基层一线人才倾斜。继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组建现代肉牛产业学院。七是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肉牛饲料饲草、良种繁育等环节,组织实施攻关项目。开展肉牛精准化高效养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制(修)订。探索开展“科技特派员(团)+企业+基地+合作社”等服务模式,积极引进肉牛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
(四)组织领导。从4个方面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组建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相关市、县(市、区)政府结合实际组建肉牛工作专班。建立省有关部门联系重点肉牛市、县制度,并将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二是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成立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专家委员会,加大对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包保责任制。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由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大项目包保和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进行解决。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秸秆变肉”、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命名一批肉牛振兴示范县、肉牛发展强镇,适时通报表扬一批发展肉牛产业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典型做法、成功经验。
《意见》还配套出台了《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肉牛10条”实施细则,对重点任务进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定期调度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加快推动我省肉牛产业向千亿级迈进。
最后,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省畜牧业特别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加大对《意见》的宣传解读力度,帮助市场主体、养殖场户知晓政策、理解政策,切实享受政策红利。谢谢大家!
汪晔宇:
谢谢汪厅长的介绍。
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网记者:
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请问省财政有哪些具体支持措施?
新华网记者提问
黎学东:
谢谢你的提问。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肉牛振兴决策部署,支持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立足财政职能,重点抓好三项措施落实。
安徽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黎学东
一、做好“引导”文章,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省级设立肉牛振兴专项资金,并鼓励市县同步加大投入。一是在繁育环节上,着力支持优质品种牛引进,打造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等,加快补齐良种繁育体系的短板。二是在养殖环节上,支持秸秆资源过腹转化,推进秸秆饲料生产和农机装备运用,对新增饲养量排名靠前的县(市、区)予以奖补,在分配中央及省级肉牛相关转移支付时予以倾斜。三是在屠宰加工环节上,对提升肉牛屠宰量的,给予资金引导支持;对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在省内新建或扩大肉牛屠宰加工产能的,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同时,支持做好肉牛疫病防控工作。
二、做好“撬动”文章,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一是加大专项债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力度,指导市、县谋划储备肉牛产业项目,建设一批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标准化养殖、屠宰园区或小区。二是设立肉牛养殖保险,保额在15000元/头以内、保费在500元/头以内,省财政、市县财政、养殖主体分别按照4:4:2承担保费;指导承保机构针对不同保障需求,推出多层次保险产品,提高覆盖面。三是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探索创新肉牛收入保险、目标价格保险等产品,积极实施“农业保险+担保+信贷”融资行动。省农担公司推出“徽牛担”融资担保产品,将肉牛养殖主体的担保费率由0.8%降低至0.5%。
三、做好“统筹”文章,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省财政厅会同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市县用足用好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更好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二是指导市县依规统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秸秆综合利用、畜牧业发展等资金,着力支持提升养殖基地、屠宰加工、仓储保鲜等设施装备水平。三是协同省农业农村厅,积极争创肉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形成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合力。
安徽日报记者:
我省在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地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安徽日报记者提问
张和成:
谢谢你的提问。推动肉牛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事关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我厅党组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服务,深入调查研究,会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用地若干措施的通知》。考虑肉牛等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使用零星、分散建设用地,印发《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举措》,按照“ 用多少、转(征)多少、供多少”的原则,对项目用地实施报批和供应,全方位做好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用地保障,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总院(省测绘局)院长(局长) 张和成
一是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空间需求。要求各地合理布局和预留肉牛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对暂时无法明确具体位置的肉牛养殖项目,在乡镇和村庄规划中采取“留白”方式。
二是科学选址肉牛产业用地。鼓励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存量设施农业用地、未利用地以及其他农用地,通过改造提升、开发利用、资产入股、招商引资等方式,盘活使用各类工矿废弃地。
三是合理确定肉牛养殖用地规模。肉牛养殖辅助设施用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面积的15%以内,不超过20亩。
四是支持统筹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各县(市、区)对肉牛养殖和辅助设施占用一般耕地的,应补充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落实年度耕地“进出平衡”。
五是强化土地精准供应。引导肉牛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将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的产业类型等要求纳入供地条件,实施“标准地”供地,鼓励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六是合理降低用地成本。国有建设用地在确定出让最低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采取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土地。
七是优化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程序。肉牛养殖经营者申请使用设施农业用地的,应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级组织)申报,由肉牛养殖经营者或村级组织向乡镇政府申请备案。
八是提升服务效能。各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主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对辖区内其他农用地、一般耕地等情况进行梳理摸排,厘清空间底数,积极开辟“绿色通道”。
据统计,今年1-10月,全省共办理畜禽养殖类设施农业用地项目2100个,总面积1152公顷,使用耕地约335公顷。其中,养牛设施用地项目436个,总面积约483公顷,使用耕地约240公顷。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省各地情况不同,请问下一步在肉牛产业发展布局上有哪些考虑?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汪学军:
我省肉牛产业在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经济区位等因素,科学把握区域差异,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加快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产业要素集聚、区域协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一是构建绿色高效优势区。包括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等6市,属于皖北粮食生产区,地势平坦,秸秆资源丰富,是全省肉牛传统主产区。该区域主要发挥秸秆资源优势和肉牛养殖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大体量,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构建全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肉牛产业集群。
二是构建创新服务优势区。包括合肥、滁州、芜湖、马鞍山等4市。该区域位于合肥都市圈,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显著,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物流集散能力突出、公共服务配套健全,依托区位枢纽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以创新服务推动全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生态特色优势区。包括安庆、宣城、黄山、池州、铜陵和六安等6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养殖皖南牛、大别山牛、东流水牛、江淮水牛等地方品种。该区域立足地方特色品种优势和草山草坡资源优势,聚焦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建设生态牧场,推动“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小而精”的特色肉牛产业。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
当前,生态环境部门在支持“秸秆变肉”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
曹磊:
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大力气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推动形成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产业化综合利用”为主线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支撑。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 曹磊
一是明确空间布局。全省共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107个,面积20069.71平方公里,进一步确定畜禽养殖空间管控范围,拓展了养殖产业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引导畜禽养殖合理布局。省本级、芜湖市、35县(市、区)(含22个畜牧大县)均完成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并报批实施。
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制定《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安徽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污染防治技术,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
四是简化环评手续。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根据环境影响程度,指导畜禽养殖企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登记表,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今年以来,全省审批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3份,办理畜禽养殖类项目环评登记2354个。
五是加强监督帮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规范规模养殖企业日常执法检查,结合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推动问题整改,帮助指导规模养殖企业落实污染防治责任。
新安晚报记者:
加快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金融助力不可或缺,请问我省将如何引导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新安晚报记者提问
刘连刚:
“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全省金融系统迅速行动,聚焦工作重点,细化推进举措,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肉牛产业链集聚。我们先后组织召开多场肉牛产业银企对接会,推动肉牛饲料成本价格指数“保险+期货”、皖吉农担跨省联动肉牛担保等项目加速落地,为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特别是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印发后,我局第一时间跟进,针对肉牛养殖主体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的融资难题,会同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联合出台了《优化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工作方案》,从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保险保障、搭建监管平台和优化信贷流程等方面提出优化举措,进一步强化对肉牛“活体贷”业务的统筹指导。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刘连刚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根据肉牛振兴计划工作目标(2027年300万头、2030年500万头)、保险保额、参保比例以及授信额度等进行综合测算,力争到2027年底,全省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余额不低于60亿元;2030年底,全省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余额不低于100亿元。
二是优化制度设计。细化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业务流程,对抵押范围、贷款用途、贷款主体、保险保障、担保增信、抵押登记、贷款流程和风险防范等进行优化设计。比如,每家银行机构创设1-2个“活体贷”专属信贷产品,参照肉牛保险保额提高贷款额度,根据肉牛生长周期延长贷款期限,引导市县建立“活牛贷”风险补偿机制等,旨在调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积极性,支持养殖户扩大融资。
三是强化运行监测。实行名单制管理,提高银企对接效率。搭建肉牛贷款统计体系,强化数据统计监测分析,并将活牛资产抵押贷款纳入省“管行业管融资”调度体系,进一步凝聚金融支牧工作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与兄弟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一道,切实把优化活牛资产抵押贷款业务相关工作落实落细,持续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汪晔宇: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再见!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zwxxi/569935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