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又排成“一”字……雁群迁徙时,身材健硕的“头雁”总是飞在队伍的前面,身后的同伴们则依次排开,借助相互之间形成的空气动力,御风而行,整体推进。这就是生物学家所说的“雁阵效应”。
乡村产业振兴也是如此。近期,2023年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400只“头雁”由田间地头飞入高校课堂、园区厂区,“衔”回先进技术理念、实践经验的“枝条”,引领群众干事创业,壮大乡村产业。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那么,乡村“头雁”如何振翅高飞?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头雁”集群结阵,形成引领乡村产
业振兴的“雁阵效应”?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头雁”则是乡村人才中的“关键少数”。“所谓‘头雁’,就是乡村人才中的‘尖子生’。”市农业农村委干部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认为,乡村“头雁”的特点,不仅在于其能在产业发展等方面树立起标杆,更在于其能辐射一定范围,对周边群众产生带动作用。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国家为何会在这个节点上实施“头雁”项目?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田孟良表示,当下正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乡村涌现出了一批发展步子快、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能人。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及时开展“头雁”项目,培育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就是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可谓正当其时。就重庆而言,要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头雁”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山区库区强县富民和现代化等方面,更需要一大批“头雁”。可喜的是,重庆正在着手这一工作。今年是重庆实施“头雁”项目的第二年,重庆共遴选出了400名“头雁”学员,并整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涉农专业优势资源,通过课堂教学、观摩调研、线上学习、导师帮扶等方式,对学员进行中长期的定制化、体验化孵化培育。而按照计划,重庆将在5年内持续培育2000名“头雁”,形成重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雁阵”。金秋时节,“头雁”已经“起飞”——眼下,来自重庆的400名“头雁”先后“飞”往四川、山东、浙江等地,进行为期1个月的考察和学习,以不断丰满自身羽翼。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然而就目前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缺人才、留不住人才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农业农村委干部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6万、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400名。但整体来看,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与现实发展需求之间还有差距,新型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还不够强。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俊修认为,当下,农业呈现出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因此农业人才也必须随之转型。而“头雁”这一群体在基层有较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深谙产业发展之道,同时具有年轻化、专业技能强、经营管理能力突出等特点,其“领头羊”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乡村产业振兴大背景下,当众多资源向乡村集聚而又找不到好的切入点,众多问题凸显而又找不到好的解决之道时,“头雁”就不失为一个好的突破口。育强“雏雁”,“翅膀硬了”才能高飞。“头雁”们各有所长,但也不是全能的。“头雁”培育要避免凑热闹、走过场,应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通过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挖掘出更多有热情、有干劲、有潜力的“雏雁”,助力其成长为“翅膀”更硬、实力更强的“头雁”。以此次“头雁”项目为例,重庆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优秀到乡大学毕业生、回乡能人、返乡农民工、入乡企业家等关键群体,通过精准遴选“头雁”学员,按照“1学员1方案”的培养模式,为每位学员匹配“1名责任导师+1名产业导师+1名技术导师+1名金融导师”,其目的,就是确保教得有料、学得有用。招引“归雁”,“回得来”也要“留得住”。在今天,乡村依旧是不少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应当利用好乡情、亲情这一纽带,引导各类乡贤、企业家、优秀青年等返乡“筑巢”;同时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让“归雁”成长为“头雁”,走出一条“外源内生”的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地方精心培育出的“头雁”,往往“翅膀硬了”就飞走,造成“人财两空”的怪圈。刘俊修认为,要想留住“头雁”,关键还是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比如可以建立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和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选拔一批“头雁”进入村“两委”,选优育强村带头人队伍。同时,完善引才育才的奖励政策和支持措施,优化乡村人才职称评聘制度,落实待遇,解决人才职业发展等后顾之忧,让身在基层的乡村人才更有干劲儿、更有奔头。搭建“雁阵”,“头雁”引领“群雁”齐飞。“头雁”虽强,但“孤雁”也难飞。因此,在培育“头雁”的过程中,除进一步提升“头雁”的自身产业发展能力外,还要加强对其产业链组织能力、联农带农能力的培养,形成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田孟良表示,“头雁”项目致力于搭建平台,让学员以学习交流为契机,不断加强沟通,积极交流借鉴。同时,还可以结合高校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在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背景下,积极对接川渝两大“雁群”,增强“头雁”间的联动能力、带动能力,助力重庆农业现代化和新时代农业发展取得标志性成果。群雁迁徙可抵千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同样如此,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就启示相关部门,既要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培养基层人才终身学习的观念意识,加强“头雁”引领;又要关心帮扶后进,顾“头”也顾“尾”,使“雁阵”飞得更高、飞向更远。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311/t20231110_125433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